宇宙科普
奇趣大曝光
趣味科學
    
有生命或有劇毒?將火星土壤帶回地球可不是鬧著玩的,后果不可知
2023/08/15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攜帶價值高達30億美元一噸的月壤成功返回地球,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但放眼另一個我們所熟知的星球——火星,為何我們從未聽說過從火星上帶回火星土壤的消息呢?這不禁讓人好奇:火星土壤中到底含有些什麼?

嫦娥五號帶回來的月壤

據相關資料顯示,火星土壤中含有大量的金屬物質,其中主要以鐵為主。既然如此,為何我們不將火星土壤帶回地球呢。根據科學家們分析了解,若貿然將火星土壤帶回地球,后果將不可預知。

現代技術尚有不足

在近幾十年以來的探索宇宙歷史中,我們常常能聽到從月球上帶回月壤進行研究的消息,那麼為什麼我們不將火星土壤帶回地球呢?其實不是我們不想,而是我們不能。

通過嫦娥四號的相關數據,我們發現月壤的形成是一個反復破碎、壓實成巖、再破碎的過程

首先,從技術層面上來看,雖然如今世界航天業的發展如日中天,但面對火星的探索還是存在著不足。即便前后有美國、蘇聯等國家向火星發射過許多探測器,包括中國也在2020年7月成功發射了「祝融號」登陸火星。

「祝融號」登陸火星

可我們能夠從中發現的一個共同現象就是,這些探測器都只是進行一場單程旅行,且都是有去無回。而探測器們的工作也僅僅只是向地球傳回照片資料。這就不禁讓人困惑了,我們對月球的探索都已經發展到載人航天了,并且還能夠成功返航地球,怎麼到火星這就不行了呢?

火星

那你可還真是小看了火星,同月球相比,火星可是同地球同等地位的存在,是一顆實打實的行星。并且,月球是地球的天然衛星,重力僅有地球的六分之一,但火星上的重力卻是地球的五分之二。 此外,火星與地球最近的距離大約為5500萬公里,最遠甚至可達4億多公里。

火星探索

每隔15年,它們才會近距離接觸一次。 這也就使得探測器的發射需要特定的時間,同時,倘若探測器想要從火星上返回地球,就必須準備足夠充分的燃料,難度也隨之大大增加。

而實際上航天器的承重畢竟有限,如果僅考慮燃料的裝載,探測器便無處安放了,顯然這并不現實。因此基于現如今的技術水平,我們無法將火星土壤帶回地球。

火星土壤成分尚且存疑

其次,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總有一天能夠解決技術層面的問題。但即便如此,我們還是不能將火星土壤帶回地球,因為其成分目前仍然存在著爭議。

火星上發現的疑似人骨

其中爭議最大的就是火星土壤中是否有生命。雖然就目前通過探測器獲取到的種種信息表明,火星上無生命跡象。但其實這些也僅僅只是九牛一毛,我們不能僅通過分析部分區域得到的結果從而一概而論。

并且,我們還能夠從火星車傳回的圖像資料了解到,火星的地貌同地球十分相似,尤其是峽谷地貌。而峽谷是由流水侵蝕而形成的,這也就充分說明火星上曾含有大量的水資源。

火星地貌

此外,雷達數據也顯示,火星的兩級和中緯度地表下存在著大量的水冰。眾所周知,水是生命之源,這就讓人很難不懷疑火星上存在著生命。

另外,即便我們現在無法證明火星人的存在,但另一個不容小覷的生命體——微生物是否存在于火星土壤中我們更是不得而知。畢竟作為其中一員的病毒,可是能夠在低溫情況下進行長期休眠的。這就使得它不表現出活性,從而由有機物轉變成近似無機物的存在,因此很難被發現。

火星微生物猜測

而科學家們還提到,在我們發射的探測器上或許也攜帶有地球微生物。倘若它們適應了火星的環境,并隨即在火星上進行降落和繁衍,甚至產生變異,而我們此時如果將火星土壤帶回了地球,自然也就連帶這些微生物一起帶回了地球。 這些不確定的生命的存在也就讓我們不得不仔細考慮貿然將火星土壤帶回地球的后果。

將火星土壤帶回地球的后果

一方面,即使就目前看來,火星的環境同地球極其相似。 但具體的情況誰也不敢保證,因此火星上的微生物完全有可能和地球上的微生物存在著差異。

地球與火星在太陽系行星中的位置

盡管我們能夠通過火星車和探測器進行檢驗,可但凡有一丁點疏忽,沒有檢測出微生物的存在,并且還將該火星土壤帶回了地球,后果將不堪設想!到那時,我們或許可能真的會面對異形,或是面臨前所未有的外星病癥,甚至會無意間破壞地球的生態環境,造成不可逆的傷害,而這些都是我們無法預知的。

火星樣本取回

另一方面,火星土壤中含有大量金屬物質,這些都是由于當初火星上或許存在過的海洋經過長期演化、海水蒸發后遺留下來的。 大量的礦物質、重金屬離子的存在從而使得火星土壤可能有劇毒。

當然,就人類目前的檢測技術而言,這些物質的具體成分,以及對人體的影響都無法得出準確的結論。我們也就不能保證從火星上帶回的土壤百分百安全,因此也就不能貿然將火星土壤帶回地球。

展望未來

既然將火星土壤帶回地球存在著如此多的不確定性,那麼我們難道就此放棄了嗎?當然不是!盡管目前我們的技術尚有不足,但科技的發展從未止步。

「毅力號」登陸火星

從發射探測器登陸火星失敗到成功,從對火星一無所知到了解了大量關于火星環境的信息。 這一路走來,人們從未停止過對火星的探索,也仍然對火星充滿著向往。

移民火星暢想圖

作為最具潛力的移民星球,火星對于我們的重要性可想而知。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未來人們將會攻克艱難險阻。在確定安全的前提下,將火星土壤帶回地球,對其展開研究,為我們將來穿越宇宙的旅程邁出重要的一步。

雨後蝸牛大軍出動,為什麼雨後祂們會發動總攻擊?
2023/09/22
「老戲骨」李雪健:遭小鮮肉嘲諷不配高片酬,撒貝寧當場忍不住
2023/09/22
香港知名歌手襲擊罪名成立,被判入獄兩周,婚內出軌還家暴前妻
2023/09/22
金南佶坦言腰椎骨折後心理創傷十分嚴重!很愛撒嬌的他曾遭到全度妍的嫌棄XD!
2023/09/22
金南佶坦言腰椎骨折后心理創傷極為嚴重!喜歡撒嬌的他曾遭到全度妍的鄙視XD
2023/09/22
比鈣片好吸收!50歲後要多吃「4種高鈣食物」 腿不疼「膝蓋不痛了」
2023/09/22
絲瓜蒸肉片:美味背后的故事與獨特烹飪技巧
2023/09/22
原來「古代人」是這樣養貓的,感覺打開新世界大門!
2023/09/22
這6種貓,是公認的「忠誠貓」,一生只認一個主人!
2023/09/22
夏秋換季易傷肺,多喝這碗「黃金粥」,健脾胃、防秋燥
2023/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