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趣闻历史
民國轶事
三國風雲
歷史名人
野史分享
古墓文物
後宮秘史
历代皇帝
史料记载
金庸武俠传
全部
    
低風險癌不算癌?醫生直言:3類癌癥別過度治療,或能不用手術!
2023/11/21

在現代醫學中,癌癥的診斷和治療已經取得了顯著的進步。然而,隨著醫學檢測技術的提升,越來越多的低風險癌癥被檢測出來,這也引發了一系列關于如何治療這些癌癥的爭議。

低風險癌癥通常指的是那些生長緩慢、不太可能擴散并對患者生命構成威脅的癌癥。

在這些情況下,過度治療不僅可能帶來不必要的經濟和心理負擔,還可能導致不良的健康后果。

因此,對于某些低風險癌癥,醫生們建議采取更為保守的治療方法,甚至在某些情況下可以避免手術。

一、低風險癌癥的定義和識別

在醫學領域,低風險癌癥通常指的是那些具有較低惡性潛力、較慢的生長速度、較小的可能性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并且在未來不太可能威脅患者生命的癌癥類型。

這類癌癥的定義和識別是基于一系列的生物學特征和臨床參數,包括但不限于腫瘤的大小、分化程度、遺傳標志物、以及腫瘤細胞的侵襲性和擴散能力。

腫瘤的大小是一個重要因素,因為小腫瘤通常意味著較低的惡性程度和較好的預后。例如,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通常定義為直徑小于1厘米的乳頭狀癌,它們往往生長緩慢,且很少轉移到其他器官。

分化程度是描述癌細胞相對于正常細胞成熟和結構上的相似性。高度分化的腫瘤細胞在形態和功能上更接近正常細胞,而低度分化或未分化的腫瘤細胞則相反。低風險癌癥往往是高度分化的,因為它們的生物行為更加穩定,不太可能快速生長或擴散。

遺傳標志物的分析可以揭示腫瘤的生物學行為。某些基因突變或表達模式與腫瘤的侵襲性和預后緊密相關。例如,某些遺傳標志物的表達模式可能預示著腫瘤不太可能發生轉移。

腫瘤細胞的侵襲性和擴散能力是通過病理學檢查和臨床影像學檢查來評估的。侵襲性較低的腫瘤不容易穿透原發器官的邊界進入周圍組織,也不容易通過血管或淋巴系統遠處轉移。

現代醫學利用高級影像技術如MRI、CT掃描和PET掃描,可以非侵入性地監測腫瘤的大小和生長速度。

生物標志物檢測,包括血液和組織中的分子標志物,可以幫助評估腫瘤的生物學特性。基因分型和分子分析技術,如基因組測序,可以揭示腫瘤的遺傳特征,進一步幫助醫生確定腫瘤的風險等級。

二、醫生直言:不宜過度治療的三類低風險癌癥

(一)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

這種癌癥的特征是腫瘤很小,通常小于1厘米,而且生長非常緩慢。許多研究表明,這類腫瘤不一定需要立即手術,而是可以通過定期監測來管理,因為它們可能永遠不會對患者的健康構成實質性威脅。

(二)早期前列腺癌

早期前列腺癌的定義是腫瘤局限在前列腺內,通常通過PSA檢測發現。

盡管手術和放療在某些情況下可以治愈癌癥,但這些治療方法可能帶來嚴重的生活質量影響,如性功能障礙和尿失禁。

因此,對于低風險的前列腺癌,監測等待策略被視為一種可行的選擇。

(三)低級別乳腺癌

低級別乳腺癌指的是那些細胞分化程度較高、生長速度較慢的腫瘤。在某些情況下,激進治療并不比保守治療更有優勢。

對于這類腫瘤,患者可能會選擇藥物治療或激素治療,而不是立即進行手術。

三、過度治療的危害

過度治療指的是對病情的治療超出了臨床需要,這可能給患者帶來多方面的危害。 首先,任何治療都有可能引起副作用,而過度治療增加了患者遭受這些不良反應的風險,尤其是在使用有毒性的治療方法(如化療、放療)時。這些副作用可能是短期的,如惡心、脫發、疲勞,也可能是長期的,如生殖能力下降、心血管問題或其他類型的癌癥。

其次,過度治療可能導致患者身心疲憊,增加心理負擔,因為患者需要處理治療的副作用,同時可能對治療的必要性和長期效果產生疑慮。這種心理壓力可能會影響患者的整體健康和生活質量。

此外,過度治療還可能導致醫療資源的浪費,包括時間、金錢和設施,這些本可以用于其他需要治療的患者。在個人層面,患者可能因為昂貴的治療費用而遭受經濟負擔,這種財務壓力有時甚至超過了疾病本身帶來的壓力。

從更廣泛的社會和醫療體系視角來看,過度治療還可能導致醫療保健成本的普遍上升,這會對醫療保險系統造成壓力,最終可能影響到醫療服務的可及性和可負擔性。

最后,過度治療還可能影響醫患關系,因為它可能會減少患者對醫療決策的信任。當患者意識到他們可能接受了不必要的治療時,他們可能會對醫生的建議持懷疑態度,這可能會導致未來合作的困難。

四、合理治療的原則

在處理低風險癌癥時,醫生和患者應當共同制定個體化的治療計劃。

醫患之間的溝通非常關鍵,患者應當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療選擇。

此外,持續的監測和評估對于確保治療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至關重要。

五、手術以外的治療選擇

對于低風險癌癥,除了手術,還有其他的治療選擇,包括藥物治療、放射治療、生活方式的調整以及心理和社會支持。

這些治療方法可以減少患者的治療負擔,同時有效控制病情。

結論

低風險癌癥的治療需要謹慎,避免過度治療對于患者的長期健康和生活質量至關重要。醫生和患者應當一起探討所有的治療選擇,并制定一個科學和個性化的治療計劃。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

鐵將軍阿桂到底有多牛?力壓和珅30年抬不起頭,功高震主依舊善終
2023/11/29
康熙駕崩當夜,隨侍60年的心腹被處死,雍正:只因他犯了三宗罪
2023/11/29
再次提醒:這5種藥一旦吃上,千萬別隨便停!突然停服風險大
2023/11/29
清朝最偉大的活佛:率領漢蒙滿聯軍,痛擊穆斯林叛軍,收復國土
2023/11/29
面粉的秘密被揭開,4種添加物有毒還致癌?還能吃嗎?看看真相
2023/11/29
楊紫粉絲吐槽造型師,反被懟「變態粉絲」,路人:找找自己的原因
2023/11/29
中國癌癥高發,是豬肉吃多了?提醒:豬的這3個部位,盡量少吃
2023/11/29
一化療人就沒了?醫生坦言:5種癌癥不需要化療,可能起到反效果
2023/11/29
TVB女星新劇戴眼鏡沒被認出?被問TVB裁員公公曾志偉是否頭痛
2023/11/29
TVB女星上月離巢!爆6歲兒子40度高燒1周:傳染性極高
2023/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