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道越亂,越好趁火打劫。
清末時期,世道已經很亂了,亂到袁世凱有個皇帝夢。
但一不小心就讓他實現了,在那個亂世,誰有武裝力量誰就有話語權。
毫無疑問,擁有武裝力量的袁世凱有一定的話語權,再加上革命黨、滿清皇室的左右逢源,在他精心策劃下,先當總統,后當皇帝。
還真讓他實現了皇帝夢。
這邊,袁世凱為了當皇帝想盡一切辦法,那邊,溥儀身邊的人為了保住皇室也進行了一系列的拉扯。
結果,結果兩人什麼都沒有得到。
溥儀8.9歲時,對宮里印象最深的是那散不去的陰郁的氛圍。
宮里沒有人敢笑,沒人笑,好像禍事隨時會降臨的樣子。
那時,溥儀還住在太后的長春宮,請安時,經常看見到隆裕太后在擦眼淚。
有一次,溥儀在西二長街散步,看見成群的太監在搬動體元殿的自鳴鐘和大瓶之類的陳設。
太監張謙和愁眉苦臉地念叨著:「這是太后叫往頤和園搬的。到了頤和園還不知怎麼樣呢?那后山就像緊挨著梁山泊一樣啦……」
因為大家都籠罩在隨時失去飯碗,失去家園的可怕想象中。
人的直覺,有時候是很靈的。
因為太過靈驗,明明知道這已經是毋庸置疑的事實了,但依然會做出一些不相信的舉動,稱之為垂死掙扎。
其實,從袁世凱讓隆裕搬到頤和園開始,就逐漸暴露自己的野心了。
很多人都看到了,亂世將起,但依然抱有天真的想法。
直到隆裕太后死后,發生了討伐袁世凱的運動,但沒過幾天就被袁世凱鎮壓了。
討袁運動被鎮壓后,袁世凱終于露出了自己的野心,用軍警包圍國會,強迫國會選他為正式大總統。
大總統不是他的目的,當皇帝才是他最終的目標。
當時,為了讓溥儀退位,袁世凱還進行了一系列的騷操作。
比如,優待皇室,保有皇室之名,卻無行使之權。
說好聽了是優待,說難聽了就是把他們困在一方天地里,當那囚徒。
鎮壓討袁革命成功的第二年,袁世凱就自己稱帝,改國號為中華帝國,建元洪憲。
可惜,只當了83天的皇帝,因內外壓迫,不得不取消皇帝制。
取消帝制后的3個月,因尿毒癥不治而亡。
袁世凱,野心有,實力有,就是運氣差了點。
但比袁世凱運氣更差,雖有野心,卻沒有實力的溥儀。
8.9歲的孩子,身邊經常圍著一群大人,一直念叨著要復辟,也就是說恢復祖業,還政于清。
8歲的溥儀沒有自己的判斷,大人說什麼就是什麼,「起初是我被大人指導著去扮演我的角色,後來便是憑著自己的心靈的指導去活動。」
無論什麼樣的人,被大人長期灌輸這樣的思想,自然就把這件事放在心上,甚至成為執念。
這為溥儀後來想要借助日本人的力量,恢復清廷埋下了伏筆,也成為了他既定的命運。
自從袁世凱死后,皇宮又回復了生機,4個太妃忙著賞賜,8.9歲的溥儀忙著接見臣工。
「據老北京人回憶當時北京街上的情形說,那天早晨,警察忽然叫各戶懸掛龍旗,居民們沒辦法,就用紙糊的旗子來應付。接著,幾年沒看見的清朝袍褂又在街上出現了,好像從祖先畫上跑下來的人物,滿街跑著祖宗。有的報館出了復辟消息的號外,售價比日報還貴。」
一切都欣欣向榮,所有人都以為復國有望了。
直到飛機空襲了紫荊城,「飛機空襲那天,我正在書房和老師們說話,聽見了飛機聲和從來沒聽過的爆炸聲,嚇得我渾身發顫,嚇得師傅們面無人色。」
皇宮里亂成了一鍋粥,各個地方人聲嘈雜,有人逃命,有人喊救命,有人躲臥室的角落里,有人鉆到桌子底下……
「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出現空襲,也是內戰史上第一次使用中國空軍。」
所幸,并未造成實質性的傷亡。
第二天,便又退位了,「我看了他們擬好的退位詔書,又害怕又悲傷,不由得放聲大哭。」
實際上,早就被逼退位了,只是所有人都掩耳盜鈴,妄想恢復昔日的榮華而已。
直到溥儀18歲,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廢了他的大清皇帝稱號,讓其遷出皇宮。
從小,大人們早已在溥儀心中種下要恢復清廷的種子。
于是,被迫逃離皇宮后的第二年,溥儀就在天津開始了從事復辟清廷的活動。
直到9.18事變之后,在日本人的控制下做了偽滿洲國的傀儡皇帝,稱「康德皇帝」。
其結果都可想而知了。
他的復辟活動失敗了,在他39歲時日本投降了,他被蘇軍捕獲,直到44歲才回到中國。
當了3年的皇帝,用了半輩子去匡復清廷,結果不過是異想天開,徒勞無功罷了。
有時候,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不是誰能阻擋,誰能改變的。
要干成一件大事,天時地利與人和缺一不可。
-END-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