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平陵是一座中規中矩的西漢帝陵
平陵,是西漢第六位皇帝(不含前、后少帝)漢昭帝劉弗陵和上官皇后同塋異穴的合葬陵墓,位于今陜西省咸陽市秦都區雙照街道大王村,帝、后二陵相距685米(帝陵在東、皇后陵在西)。平陵在咸陽塬中部,西鄰漢武帝茂陵,東靠漢成帝延陵,皆10公里左右的距離。
平陵所在位置
和西漢早期帝陵的建制一樣,平陵也建有陵園和陵邑,陵園四面夯筑垣墻,墻面長度400多米,墻基寬度4-6米,垣墻正中各開一道闕門,目前東、南門闕的遺址猶存。平陵邑位于陵園東北部,四面有夯土圍墻,東西長度2400米、南北長度310米,墻基寬度4-10米,可容納居住15萬人。
平陵陵園及平陵邑
平陵的封土堆位于陵園居中位置,東西長170米,南北寬164米,高32米。經考古勘探,平陵地宮為「亞」字形,面積約4000平方公尺,東西南北各有一條墓道,西墓道為主墓道,長76米、寬6-18米。因沒有考古發掘,平陵地宮保存情況不得而知,但陵墓西側封土有巨大的塌陷,從史料記載分析,平陵應該是被西漢末年的赤眉軍、東漢末年的董卓以及唐末的黃巢盜掘過。另外,民間的盜賊更是多如牛毛,關中地區的漢墓基本都是「十墓九空」,有過之而不及。因此,我們大膽推測:平陵地宮大機率是被盜了,只殘留有一些小件文物或是古代盜墓賊看不上的陶器、木器、竹簡等,西側封土的塌陷也是軍隊野蠻盜墓所導致。
平陵高大的封土及西側的塌陷
文獻記載陪葬平陵的有竇嬰、夏侯勝、朱云、張禹和韋賢等人,考古工作者在平陵東部上帝王村勘探發現9座西漢墓葬,有可能是平陵的陪葬墓,但更多的陪葬墓早已不見了蹤跡。另外,平陵帝后二座陵冢曾被誤認為是漢哀帝的義陵以及漢平帝的康陵,「考古達人」陜西巡撫畢沅還專門為其立碑,目前遺存「漢哀帝義陵」、「漢平帝康陵」碑石各一塊。
平陵曾被誤認為是義陵、康陵
二、英年早逝的漢昭帝劉弗陵
劉弗陵是漢武帝劉徹和鉤弋夫人所生之子,是漢武帝最小的兒子(漢武帝共有六子)。62歲的漢武帝晚年得子,非常寵愛,認為劉弗陵最像年輕時的自己,并有意傳位于他。為防止主少國疑、呂后干政的情況再次發生,漢武帝處死了年輕的鉤弋夫人,繪制「周公輔成王」畫像,任命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等人為輔政大臣,像輔佐周成王那樣輔佐漢昭帝。公元前87年,8歲的劉弗陵靈前即位,對霍光委以重任,大事小事皆由霍光定奪,君臣同心,互不猜疑。公元前77年,漢昭帝親政,4年后,因病去世,在位13年,享年21歲,謚號孝昭皇帝,葬平陵。
霍光輔政(影視劇形象)
漢昭帝在位期間,輕徭薄賦、與民休息、堅持屯田,富國強兵,逐漸恢復了被漢武帝年年征戰掏空的國庫,大漢國力有所恢復。公元前81年,漢昭帝召開「鹽鐵會議」,西漢治國方略發生巨大轉變,漢武帝后期遺留的社會矛盾得到有效控制,扭轉了西漢衰退趨勢,開啟「昭宣中興」的良好局面。
聰慧的漢昭帝劉弗陵(影視劇形象)
三、幸運又倒霉的漢廢帝劉賀
漢昭帝暴斃,無任何子嗣(這個問題非常有意思,可以單獨寫一篇文章介紹了)。霍光為長久控制手中的權力,迎立了漢武帝之孫、昌邑王劉髆之子劉賀登基稱帝。劉賀對霍光控制朝政比較反感,產生了「拿掉」霍光的心思,但霍光有所察覺,先發制人,召開朝會痛斥劉賀枉為君王,27天干了1127件荒唐之事。又借上官太后(自己的外孫女上官氏)的名義,將劉賀廢為庶人,監禁于山陽郡十年之久。
劉賀及海昏侯墓
公元前63年,已經沒有了任何威脅的劉賀,被漢宣帝徙封為海昏侯(西漢豫章郡海昏縣),食邑4000戶。4年后,劉賀郁郁而亡,享年33歲。2011年考古發掘的海昏侯墓即是劉賀之墓,在今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區大塘坪鄉觀西村。從海昏侯墓,我們也能窺探西漢帝陵的豪華和厚葬程度。
劉賀若能多學一學先祖漢文帝、叔叔漢昭帝的智慧和手段,西漢的歷史或將被改寫。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