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點擊關注「裝個好房子」哦~
每天為你帶來裝修干貨、改造新靈感與美好生活故事
探尋美好居住方式,我們值得更好的生活!
----------------------------------------------
曾有人在網上提問,誰的人生最難以復刻?
其中最高贊的回答是,靳羽西:
1983到2003年間,每年春晚現場都坐在第一排的嘉賓;美國媒體口中的「中國最有名的女性」;唯一一位出現在中國紀念郵票上的在世華裔女性;憑借自己打拼,從身價150美元到上億的商人……
這位出生于1946年的女人,擁有著跳脫出時代的生命力與創造力,娛樂圈、商圈、時尚圈、傳媒圈,都有著關于她的傳說。
事業獲得了巨大成功的靳羽西,同時也拒絕著世俗意義上的完美人生。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 如果傳奇有注解,那一定有關于靳羽西對人生的精彩解讀。
靳羽西生在廣西桂林,父親靳永年是嶺南派知名畫家。
他希望女兒有一雙翱翔天際的羽翼,便用一個「羽」字,加上廣西的「西」作為她的名字。
在家庭氛圍的熏陶下,靳羽西從小就展現出了不俗的藝術天賦,雖然家里并不富裕,但父母依然愿意為她請最好的老師傾心培養,無論她想做什麼,他們都支持——
「永遠不要做第二個登上月球的人,因為人們只記得第一個。」
靳羽西三歲那年,全家搬遷到香港定居。
剛到香港的時候,他們享受的是二等公民待遇,因為母親善于理財,并將家里全部積蓄投資于房產,沒過幾年,一家人就躍升為中產。
父母的很多習慣,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靳羽西。
她從父親那里學到的,是對色彩的把控,以及工作中對完美的追求。
從母親那里學到的,則是成為一個獨立且懂得理財的人: 「女人啊,一定要經濟獨立,嫁得好不如做得好。」
16歲那年,靳羽西決定出國留學。
在母親的影響下,她自從出國后就再也沒向家里要過錢。
她課余時間出去打工賺生活費,還順便參加了一個選美比賽,獲得了「中國水仙花公主」的稱號。
這次選美,為靳羽西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為了比賽,她學會化妝,并發現自己略施粉黛后,整個人從容貌到氣場瞬間變得不一樣。
她立刻就愛上了化妝這件事。
不過在那個時候,靳羽西還不知道, 未來的自己,將會成為那個與「美麗」有關的世界的「統治者」。
靳羽西是個務實的人。
雖說大學主修鋼琴,但她清楚地知道, 自己并沒有成為頂尖音樂家的天賦。
于是,她果斷轉換賽道,揣著兜里僅剩的150美元,和妹妹靳羽屏一起闖蕩紐約。
姐妹倆開了一家小外貿公司,將國內的床上用品、窗簾、絲綢等物品運往美國銷售。
起初沒有經驗,生意冷清,也經常虧本,最難的時候,她們都沒有閑錢去買一件厚外套過冬。
在做生意的過程中,靳羽西發現, 西方人對中國人有著很深的誤解與偏見,甚至對中國的印象,依舊停留在民國時代,她特別想做點兒什麼,展示我國的文化與發展。
剛好,她有個朋友在紐約創建了一個電視台,還邀請她去客串主持人。
這次偶然的主持經歷,讓靳羽西愛上了電視行業,她決定再次轉行,去做一檔展示中國之美的節目,讓外國人好好重新認識一下中國。
1978年,她幾乎砸上自己全部家底,創辦了「靳羽西電視制作公司」,首創《看東方》欄目,向全世界展示中國的風土人情、人文藝術。
《看東方》
《看東方》做了12年,在全世界1200多家電視台播放長達5年之久。
當她手執話筒,侃侃而談,將那塊孕育了五千年歷史的古老國度的神秘面紗揭下時,西方世界罕有地對中國嘖嘖稱奇。
靳羽西也隨著節目一起火了,還被外媒稱為 「當代馬可波羅」。
1984年,靳羽西受美國公眾電視網邀請,主持了從中國現場直播的慶祝新中國成立35周年慶典。
她幾乎是憑一己之力, 向海外觀眾展示了一個正在崛起的大國風貌。
1984年,央視看中靳羽西的影響力,邀請她回國制作一檔名叫《世界各地》的新節目,向中國人介紹外面的世界。
幾乎沒有片刻猶豫,靳羽西回到了中國,經過漫長的準備后,《世界各地》在央視開播,火遍大街小巷。
而作為主持人,靳羽西標志的童花頭、顏色豐富的衣著以及她在每期節目前都會說的那句「你好,我是靳羽西」,也成了一代人的記憶。
1989年,靳羽西制作的紀錄片《中國的墻與橋》,更是讓她摘下了美國電視行業最高獎項, 艾美獎。
之后,她自掏腰包拍攝了一檔名為《羽西看世界》的欄目,采訪各界名流,如奧斯卡影后、美國前第一夫人、原聯合國秘書長等。
這檔節目非但不賺錢,還讓靳羽西狠狠賠了一把,但她并不介意——
「這是我送給中國觀眾的禮物。」
靳羽西與法國前總統希拉克
靳羽西與英國查爾斯王子
由于在中美文化傳播中做出的突出貢獻,央視春晚予她以第一排觀眾席的嘉賓座位。
于是,在長達二十年春晚的鏡頭里,總會出現一位優雅時尚的女性,梳著她標志性的「童花頭」,妝容精致,向世人展示與傳遞著關于美的訊息。
而靳羽西,也終于成了父親期望的那個, 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
1990年,靳羽西發生了兩件大事兒。
第一件事兒,是關于愛情。
在一個明媚的春天里,靳羽西遇到航空業富豪馬明斯,他們在美國登記結婚,并提前「約法三章」——
「不愿做坐享其成的闊太太,不愿做溫室里的花朵,不愿放棄對理想、對事業的追求。」
第二件事兒,是關于事業。
婚后的靳羽西,從主持人轉行為商人,因為常年往返于中美兩國,她發現兩個國家的女性,對化妝持有截然不同的態度。
在美國,幾乎各個年齡層的女性都會化妝,而在當時的中國,大多數女性沒有化妝的概念,甚至在國際市場上,并沒有針對亞洲人設計的化妝品。
為了彌補這片空缺,靳羽西創立了自己的化妝品品牌。
上世紀羽西化妝品專柜
為了讓中國女性能夠更加了解化妝,靳羽西在電視節目與線下柜台親自教大家化妝,還寫下一本關于化妝的書籍《亞洲婦女美容指南》。
在她的堅持下,「羽西」在1998成了中國最暢銷的化妝品牌,靳羽西自己,也成了「中國化妝品皇后」。
可就在她事業最如日中天的時候,馬明斯出軌了, 為了跟情人在一起,他不惜主動暴露,讓她發現。
恢復單身后,靳羽西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事業之中,把羽西品牌經營到巔峰。
但巔峰過了就是瓶頸,經歷了艱難抉擇后,她把公司交給歐萊雅,自己重新回到熟悉的電視領域,繼續做《羽西看世界》。
她帶著最真誠的心去做節目,時間久了,竟為自己打造出一個超強的朋友圈, 從名流政要到平頭百姓,每個階層都有她的朋友。
回想起自己結束婚姻的那半個月,靳羽西覺得恍如隔世。
那段時間,她每天都會去海邊哭,但哭過之后,又會畫好精致的妝,偶爾在公開場合聊起前夫時,也會坦然說對方是自己的好友。
在靳羽西看來, 愛情走了便走了,雖有遺憾,卻是人生常態。
因為這些年交下來的朋友很多,即使失婚后不再結婚,沒有孩子,也沒有寵物陪伴,靳羽西的生活過得也并不孤單。
她喜歡派對,聚會的邀請函一發,就會有上百人來到她家,有時人多到五層樓的房子都裝不下。
由于多年在商界、影視圈、傳媒界的打拼,靳羽西人脈極廣,在她的聚會上,似乎誰出現,都并不奇怪。
就連楊瀾和她的丈夫,都是在靳羽西的宴會上相識的。
除了舉辦派對,靳羽西還特別喜歡買房。
財富自由后的靳羽西,在世界各地都購置了房產,其中最讓人震撼的,是她在紐約曼哈頓的別墅。
而這間別墅旁邊住的,是貝聿銘與希臘船王。
這套別墅裝修足足花了3年時間,處處散發著東西方交融之美。
墻上的寶石掛毯來自加德滿都,天花板上飛舞的龍鳳是荷蘭藝術家Heather Jeltes的定制作品。
沙發對面壁爐上的是18世紀的法式掛鐘,墻面上掛著靳永年的幾張畫作,它們與客廳里十三世紀的柬埔寨佛像、十六世紀的緬甸木佛像、印度的純銀鏡子搭配在一起,相得益彰。
客廳另一面,擺放著18世紀的泰國鍍金龍舟古董櫥柜,很有氣場。
位于餐廳中央,以桃花心木制成的中式長桌,及其搭配的明式椅,擔負了招待好友來賓的重大任務。
桌上的各式茶壺,是中國手工藝人們為她特別定制的,優雅而精致的法式吊燈則造就空間更豐富的層次。
走上二層,是寬敞而明亮的書房,熱愛寫作的她,至今已出版過9本著作。
家中通往各個房間的走道上,則鋪設著精致而有些野性美的地毯,大膽又吸睛。
臥室的配色更為大膽。
木質傢俱搭配熱帶風格的窗簾,在深藍色墻面的映襯下,顯得很有特色。
除了曼哈頓的別墅,靳羽西在長沙、北京、上海、夏威夷、希臘等多地,都有著自己的房子。
小時候母親用投資的一處房產,支付她留學費用的事兒,在她心里埋下了一顆種子: 「擁有不動產無疑是個好靠山。」
所以當她有足夠的錢付首付時,就立即買下了自己的公寓,而買下第一套房時,她只有二十多歲。
這似乎就是靳羽西的人生哲學—— 有些事情不必追,比如婚姻,但有些東西要握住,比如房子。
今年,靳羽西已經78歲了。
她又談了一個男朋友,但已經不再渴望與他走入婚姻。
活到這個歲數,結不結婚,有沒有孩子,對她來說早就不重要了。
世俗意義上的家庭美滿與子孫滿堂,也被她用另一種方式展現著。
比如不結婚,但不排斥甜甜的戀愛。
比如不生孩子,也不領養,但會將年輕人視作自己的后輩,把自己的畢生經驗傳授給他們。
在靳羽西身上,我們總是能看到有著光芒四射的多面人生——
不被年齡、經驗與世俗觀點所困住,永遠向上、永遠灑脫、永遠肆意又簡單。
青春已逝,但依然可以穿上時髦的衣服,涂著鮮艷的口紅,去做自己熱愛的事兒。
即使沒有世俗定義的圓滿,但她這一生,也真不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