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三國中的張飛,一個性格直爽粗暴,咋咋呼呼的莽漢形象。但是,當1985年張飛墓在四川成都被發現、發掘的時候,出土的文物卻顛覆了我們的認知,原來張飛的真面目遠不止是個武將,他還是個文化人,既能詩書畫賦,又智勇雙全。這墓中到底有何秘密?
那一年,成都華西醫院在修建宿舍時,無意中發現了一座古墓,經過考古專家鑒定,這正是三國名將張飛的墓穴。當時墓穴已遭破壞,只剩下一座空墓,沒能引起人們足夠重視。其實早在20世紀70年代,醫院就曾在此處發現過古墓,但由于當時考古條件有限,也沒有引起應有的重視,只是簡單地被列為了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10年后的1985年,醫院再次擴建來到此地,這座古墓才真正面臨被徹底損毀的危險。所幸相關部門積極主動,組織考古專家對墓穴進行搶救性發掘,才讓我們有機會欣賞到墓中驚人的文物。
也許正是由于多次發掘使墓穴破敗不堪,人們并不抱太大希望能有什麼重大發現。然而結局卻大大出乎意料,墓穴雖破敗簡陋,但卻出土了極為豐富的文物。其中尤為重要的是,發現了張飛本人所書寫的墨寶,以及刻有張飛親筆文字的石碑。
這意味著張飛不僅識字,而且書法造詣高深。要知道,在那個時代識字就已屬少數,更遑論還有超凡的書法技藝。這與我們印象中的張飛大相徑庭。墓中這些直接的實物證據,打破了人們對張飛的既有看法,原來他竟是一個如此文化的人。
據史書記載,張飛還精通繪畫,擅長畫美人圖,可惜未流傳至今。但元代畫家元稹對其畫技贊不絕口,可見張飛的美術造詣亦達到了很高的水準。文武雙全,可不是什麼人都能做到的。出土文物表明,張飛不僅是一名優秀武將,還是一位極富文化氣息的文人。
墓穴發掘結束后,當地村民們也來參觀這一發現。看到墓中張飛親筆書寫的文本,他們不禁感嘆張飛作為一個小賣肉的小販,竟也能有如此高超的文采。張飛精通文學書法、繪畫等領域,已超出普通人的想象。村民們開始反思,似乎歷史書上的記載與張飛真實面目有些出入。或許,張飛不僅僅是個粗魯武夫,他還有我們沒看到的另一面。張飛墓的發現,對村民們認識一個全新的張飛,帶來了極大沖擊。
事實上,在正史里,張飛也表現出過人的智慧和謀略。比如馬超初到蜀中時態度傲慢,張飛及時想出對策,通過自己與關羽的舉動震懾住馬超,迫使他改變態度,順從劉備。這種智謀,并非武勇之輩能及。張飛的策略避免了一次沖突,穩定了軍心,可以說幫助劉備化解了一個潛在的危機。
在許多決策中,張飛都體現出了非同尋常的智慧。他判斷問題準確,應變能力強,時常能在關鍵時刻給出妙計。這與粗人形象截然不同,張飛作為一名軍事策士,其價值無疑遠高于單純的武力。正是因為有張飛這樣謀士輔佐,劉備才能在極端艱難的情況下,一步步完成統一大業。
張飛對劉備忠心耿耿,即使被責怪也從未有異心。劉備能多次將張飛外派出去,全仰仗的是張飛的絕對忠誠。正是這個忠心的張飛,在劉備起兵時拿出家中的錢財支持軍需。畢竟要讓一個小賣肉的隨便拿出軍費,似乎也說不通。
張飛對劉備言聽計從,從未違背過他的旨意。即使劉備有時責備張飛沖動,張飛也沒有怨言,只求在戰場上為劉備建功立業。正因為知道張飛的忠心,劉備多次將他派往外地,完成重要任務。否則以張飛臭名在外,劉備也不會輕易放心讓他離開。可以說,沒有張飛這樣忠誠的心腹,劉備也難以在戰亂中立足。
張飛墓中一段墓志銘透露,他的家境并不差,這也解釋了張飛如何受到良好教育。他有抱負,投靠劉備是看到了希望,并非不得已而為盜。張飛也許生于豪門,只是亂世中選擇自己的道路,這與我們印象中的窮苦出身大相徑庭。
按墓中墓志描述,張飛還少年時曾受過非常正規的教育,這在當時是僅限富裕家庭子弟的專利。所以張飛的家世一定不凡,這也奠定了他日后在文化藝術方面的深厚造詣。張飛不像一般江湖人物那樣魯莽,當他選擇投身戰亂,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看到了自己人生的價值所在。
再看張飛的女兒,她們不僅才貌出眾,還先后被劉禪收為皇后。若張飛長相粗豪,女兒又豈能出落得美貌動人?可見,張飛的外形亦并非演義中的潑猴相。他很可能相貌英俊,傳遞給女兒良好的基因。
據說,張飛的兩個女兒,都擁有著烏黑的長發、明艷的大眼,容貌嫻靜端莊。她們很快就得到了劉禪的歡心,成為宮中最受寵的兩人。若不是她們天生麗質,劉禪又怎會將她們立為左右皇后?由此可見,生下兩個美女的張飛,自己的外表也必定瀟灑不凡,不致像小說中描述的那麼粗獷。
綜上所述,張飛的真面目是一個多面手,不僅武藝高強,還是個詩書畫賦俱佳的文人。他智謀過人,為人忠誠,不像我們認知中的莽夫。張飛的真實身世也較為神秘,很可能出身高門望族。他在歷史上被嚴重誤讀,需要我們拋開成見,用發掘的文物與史實還原這個真實的張飛。
張飛墓的發現,使我們重新審視了這個歷史人物。原來他的內涵要遠比我們了解的豐富,是一個文武兼備、智勇雙全的多面手。希望通過這次考古發現,我們能擯棄歷史誤讀,描繪出張飛更真實立體的形象。也讓張飛這個杰出的歷史名將,得到長遠的充分尊重與理解。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