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50年,松贊干布去世,文成公主被迫殉葬。唐高宗李治得知此事后大發雷霆,將其視為對大唐的挑釁,當場下令要求吐蕃立即將文成公主送回大唐。
「什麼?他們竟讓文成公主殉葬?」李治的語氣之中已經出現了幾分的怒氣,早在幾個月之前便傳出了松贊干布去世的消息。
那時他便開始擔心文成公主的未來,因為此前他便聽說在吐蕃地區有妻子為丈夫陪葬的說法,當他收到這一消息時自然是遏制不住自己的脾氣。
李治急忙派遣使者趕往吐蕃,準備讓其將文成公主帶回大唐,使臣在經歷長途跋涉之后,終于來到吐蕃見到了文成公主。
看到文成公主還囫圇個的站在他的面前,使臣也長出了一口氣,心里想著總算是趕上了,隨即他便說出了自己此行的目的。
誰知當使臣說完之后,還不等在場的其他吐蕃大臣反駁,文成公主自己便笑著擺了擺手說:「請使臣先行一步返回京都,我要留在此地,直到我離開人世的那一天。」
這句話讓使臣有些摸不到頭腦,明明可以回京都過上更好的生活,為什麼要留在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呢?難不成這些吐蕃人用武力威脅她留在此地?
文成公主察覺到了使臣臉上的異樣,她笑著打消了使臣心中的疑慮。她表示當地人并不會讓他殉葬,而她在此地還有自己重要的使命沒有完成。
在九年之前,文成公主奉李世民的命令遠嫁來吐蕃,這一婚事背后有著太多的不得已和心酸,導致文成公主在出嫁時也是以淚洗面。
可在前往吐蕃的途中,她逐漸領悟到了生命的真諦。她知道老天爺給自己這個和親的身份,并不是為了讓自己受折磨,受苦難,而是想讓自己用文化來幫助更多的人。
她早就聽說吐蕃當地人民生活落后,此時的大唐卻有很多的技藝值得傳播到吐蕃,對于文成公主而言,這或許才是她此行真正的價值。
在松贊干布舉行了婚禮大典之后,文成公主便投身到了教育當地居民的工作之中,她開始把漢族的一些習俗、文化、歌曲傳遞到吐蕃當地。
這也使得文成公主在當地的地位不斷提高,深得百姓的愛戴。不僅如此,那時的唐朝盛行佛教,所以文成公主出嫁時還帶去了不少的佛像與經書。
在她到達此地后,松贊干布還迎娶了一位來自于尼泊爾的公主,而這公主則將印度佛教帶到了此地,就此兩種佛教相互融合,使得吐蕃擁有了屬于自己的佛教。
不僅如此,在文成公主的陪嫁物品當中,還有著諸多的經書、金玉飾品和各種繡花錦緞,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的藥方和唐朝醫學的著作。
這些都成為了吐蕃當時重要的文化道具,不少人因為文成公主帶來的醫術而得以擺脫疾病的困擾。
也正因此,很多的吐蕃人都覺得文成公主就是神話傳說中綠度母的化身,是上天專門派下來保護當地婦女幼兒的,她的存在就是為了拯救眾生。
文成公主的到來無疑為吐蕃和大唐搭建起了友好交流的橋梁,自從文成公主進入吐蕃開始,唐朝便與其有了大量的商貿往來,在百余年的時間里從未間斷。
此時的文成公主也明白,如果自己選擇返回京都,那麼或許會掀起一場惡仗,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要面臨生死分離。
況且她在吐蕃進行的文化傳播已經有了成果,真正的改變了吐蕃當地人的生活習俗,實現了民族間的融合。
而一旦自己離開,這些都將化為虛無,那麼自己所付出的這些努力也就沒有了意義,所以她才選擇繼續留在吐蕃。
當使臣將這些話說給李治聽時,李治也不由得感嘆文成公主的胸懷,他也明白文成公主的決定是再智慧不過的。
就這樣,文成公主留在了吐蕃,一直到680年,她因感染天花而離世,時任吐蕃領袖為其舉辦了及其隆重的葬禮,當地百姓還為其塑像,足以見得他們對文成公主的尊敬。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