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6年9月23日,天文學家發現了環繞太陽運行的第八顆行星,也是太陽系中距離太陽最遠的一顆行星—— 海王星。準確來說,這顆行星并不是因為天文學家利用觀測儀器「看」到了它, 海王星完全是被計算出來的。
當天文學家觀測到天王星,并把它看作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后,就認為在它的軌道附近,應該還存在著一顆行星。
為了找到這顆行星, 天文學家利用天王星軌道的攝動,通過數學計算與預測,推導出另一顆行星,也就是海王星的存在與它可能出現的位置。當天文學家真的發現海王星時,它也成了 唯一一顆通過數學預測,而不是有計劃有目標的觀測發現的行星。
海王星的發現,證明數學計算也能發現天體的存在,這不僅證明了當時的物理理論以及天文學家對天體運行認識的正確,并且還讓天文學家們認為, 他們還能用同樣的方法找到新的天體。
1846年之后,不斷有人猜測,在海王星的軌道外側還存在一顆行星。第一個提出這個猜想的是羅威爾,這是因為 海王星的觀測位置并沒有完全出現在人們計算出來的理論位置上。
也正因如此,羅威爾才推測,在海王星之外還存在一顆神秘的行星, 他將這顆行星取名為「X」,意思是「未知的」。
1930年, 冥王星的發現好像印證了「X行星」的存在,人們甚至燃起了找到 第十顆行星的熱情,2003年,位于古柏帶的 鬩神星成了第十顆行星最有力的候選者。
不過2006年時, 鬩神星被歸為矮行星,就連冥王星都被開除了行星之列,人們開始懷疑,太陽系中真的有第九顆行星存在嗎?當時的預測,會不會只是一次計算錯誤?
2014年,一篇發表在《自然》期刊的文章重新點燃人們對「第九行星」的希望。
美國天文學家查德·特魯希略和斯科特·謝潑德經過近十年的研究,發現 在太陽系的邊緣還存在一個巨大的「障礙物」,導致其周圍小天體的近日點, 比太陽和海王星的距離還要多出兩倍有余。
雖然沒有任何證據可以直接證明它的存在,但是如果假設那里存在一顆行星,那麼, 太陽系邊緣柯伊伯帶與奧爾特云內數十顆小天體特殊運行軌道之謎都將被揭開。
2016年,加州理工大學的兩位天文學家康斯坦丁·貝提金和麥克·布朗,利用電腦模擬冥王星軌道外的天體運動, 得到的結果可以為「第九行星」的存在提供支持。
根據加州理工大學的研究結果,這顆神秘的「第九行星」 大約是地球質量的10倍,直徑也比地球大2到4倍。
天文學家推測,因為距離太陽太過遙遠,幾乎就在太陽系的邊緣,這導致「X行星」的 公轉周期長達1萬5000年。
對于生活在地球上的我們來說,這顆神秘的第九行星實在太遠了,但是當它運行到自己的 遠日點時,它有可能會出現在 獵戶座或金牛座內,而在 近日點時,會經過 巨蛇座、蛇夫座、天秤座的交界處。
根據這些推測,觀測者可以將太空望遠鏡對準這些地區進行尋找,但是沒人說得清它現在轉到哪了,運轉速度又如何, 對于它的觀測進展十分緩慢。
根據天王星和海王星,天文學家推測,「第九行星」若是真的存在,那麼它大機率也是一顆 冰巨行星。
那麼,它究竟在哪呢?或許未來,它能被我們的望遠鏡捕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