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點擊關注「裝個好房子」哦~
每天為你帶來裝修干貨、改造新靈感與美好生活故事
探尋美好居住方式,我們值得更好的生活!
----------------------------------------------
非著名演員張頌文又出圈了。
因為熱播 劇《狂飆》,張頌文再一次站到聚光燈下。
這一次,他飾演的角色高啟強,是整部劇中最讓人又愛又恨的。
高啟強,曾經是一個人盡可欺,但心思并不單純的底層魚販子。
被逼上梁山、走投無路之時,入了社會的暗黑一角,慢慢成為黑社會權利頂峰、擁有黑白資源、逐漸被權力欲望吞噬的大佬。
這樣一個角色,是復雜且多變的,不好詮釋。
可張頌文的演技,足夠牛掰。
高啟強人生三個階段的眼神變化
有多牛掰?
直接引用網友的調侃就是:「建議查查,不像演的,演員身份是擋箭牌。」
其實,47歲的張頌文已經不是第一次,用精湛的演技折服觀眾了。
2020年播出的網劇《隱秘的角落》中,家庭關系復雜的「朱永平」一角,就為他帶來了很多關注。
電影《革命者》中,他飾演的李大釗也讓觀眾觸動很深。
可以肯定的說,張頌文是個好演員。
很像這個網絡時代的旁觀者,對一切的扶搖直上保持警惕,不對抗又不投入,清醒得沒有一絲罅隙。
他深耕演技,卻不追求流量與曝光,更不圖什麼名利,只對「演戲」這件事,始終保持一份敬畏心。
而演戲之外,他的全部時間,都放在了生活上。
開車路過朝陽和通州,再開一會兒,就能看到順義的潮白河。
坐在車里向外看,窗外的風景逐漸變得荒涼,干枯的玉米地、農民的菜園、養蜂人的屋棚,偶爾還驚現幾個零散的墳包。
到了某個村口,沿著蜿蜒的小路繼續開,便能看到一個灰色的農家院,這里就是張頌文的家。
住在京郊的張頌文,除了拍戲外,最喜歡做的事兒,就是養花養草。
院子里雜七雜八地種滿了 核桃、香椿、銀杏、柿子、棗樹,吊著風鈴……
房屋的門前有一大叢月季,台階上還架了個梯子,夏天的時候,可以爬上屋頂,在滿院的花香里曬月亮。
屋檐下有3個燕子窩,張頌文也沒去打擾,任憑它們在春天里嘰嘰喳喳地叫著。
窗戶前放著老式的藤椅,家里的貓特別喜歡趴在上面曬太陽。
除了花花草草,張頌文還種了不少瓜果蔬菜。
葡萄架子一搭,等到成熟的季節,就能吃到超市里買不到的美味。
苦瓜、秋葵、佛手瓜……就連墻邊的花盆里,都被他種了不少蔬菜。
有戲的時候拍戲,沒戲的時候在家種種地,擼擼貓,再去旁邊的河邊和樹林里轉轉,張頌文還時常將自己的日常,發到微博上與粉絲分享。
可在他的微博私信里,還是被充滿了安慰的話語:「張老師,我們給你買房。」
一個演員,竟「淪落」到要粉絲買房的地步?
原來,2002年入行的他,至今為止,始終買不起房。
就連京郊這套帶小院兒的平房,都是多年前租來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有的人走在前面,有的人走在后面。
1976年出生的張頌文,就呆在那個最晚見到太陽的時區。
「下唇厚、法令紋深、鼻孔外翻,太難成就一張壞人臉。致命的一對三角眼,又注定與正面角色無緣。一副跨不進一線演員的形象。」
這段話,是早年間圈內人對他的評價。
可他對拍戲的執念,卻不曾因為那些難聽的話而消弭。
因為 對電影的興趣,和想要拍電影的念頭,是在他小的時候種在心底的。
十幾歲的時候,張頌文特別調皮,父母管不住他,加上工作又忙,便將他送去鄉下一個老奶奶家里。
老奶奶有個鄰居,在鎮上電影院看大門兒,他天天帶著張頌文看電影,時間久了,「電影夢」就在心里生根發芽了。
但那會兒張頌文成績不好,16歲從職高畢業后,就出去闖蕩社會了。
學歷不夠又年輕,他只能從事些裝空調、糊日歷、洗汽水瓶、貼標簽、服務生等雜活,最長的一份職業是導游。
他做導游那段時間,正是國內旅游業最紅火的時期,工作強度很大——
每年的休息時間不超過三天,有時半夜醒來,不知自己躺在哪里,需要拉開抽屜,靠牛皮封套上的酒店名來提醒自己。
但迫于現實,為了謀生的他還是一口氣做了整整5年的導游,而小時候的夢想,也似乎擱淺了。
直到有一天,他和一個同行聊起理想。
「這輩子最想做電影方面的工作,想當個好演員。但我知道不可能,那些東西都離我太遠了。」
「誰說不可能?很多好演員都是三四十歲才被人看到的,張藝謀也是28歲才去學電影的。」
同行的話,深深刺激了張頌文那顆早就被社會磨平棱角的心,他很快就辭了職,賣掉了舊傢俱,買了一張去北京的火車票。
25歲,在如今很多明星都已成頂流的年紀里,張頌文的追夢之行才剛剛開始。
演戲這條路,張頌文走得又慢又艱難。
2001年,他考上北京電影學院,成為全校年紀最大的學生。
雖說有著出色的業務能力和熱忱的心,還在學校舉辦的戲劇大賽上,因扮演《霸王別姬》里的虞姬一角獲得過一等獎,可每當劇組來學校挑人,張頌文一次都沒被選中過。
後來,張頌文以專業第一的成績畢業了,同學和老師都以為他能有個光明的未來,但事與愿違。
畢業的第一年里,他見了360個劇組,第二年280個,第三年200個。
3年,800個劇組,沒有一個要他的。
為了能留在北京找機會,他選擇留校當助教,拿著每月1800塊,連交房租都不夠的微薄薪水勉強度日。
生活最窘迫的時候,他一天的飯錢只有5元,每天晚上去市場買被挑剩下的爛菜葉。
為了節省房租,他租住在北京五環外順義區的一個農家院里,一住就是20年。
那段時間,他最怕朋友打電話來問「最近在忙什麼」。
因為他實在不好意思說「去地里挖了一天的泥」或者「去市場買菜回家做飯」。
取而代之的是相對體面的話術—— 最近在看幾個本子。
除了在學校工作,他每天都奔波在去面試劇組的路上,不看劇本、不看角色、任人挑選。
這中間也不是一點活接不到,太監、醫生、警察、公務員、罪犯,這些群演里的小角色他都能演。
老師覺得可惜,當年的專業第一只能給別人當背景板。
但在張頌文始終相信,沒有小演員,只有小角色。
也正是抱著這樣的心態,在群演中困了20年后,張頌文等來了婁燁。
婁燁來找他拍的電影,是《風中有朵雨做的云》。
張頌文扮演的是一個拆遷辦主任,為了演好這個角色,特地跑到南方某市的城建委工作了半個月,每天跟著主任去視察、開會,學他的一舉一動。
除此之外,外在形象也要跟上,他用一個月的時間增肥30斤,還把額前的頭髮一根一根拔了。
2019年4月4日,《風中有朵雨做的云》上映,一切都變得不一樣了。
這部電影讓張頌文被人看到了,走在路上時,偶爾也能被認出了。
同行對他大加贊賞,看過電影的媒體記者直接感嘆:「簡直和日常見到的政府官員的神態一模一樣」。
緊接著,第二年《隱秘的角落》播出,火爆全網,他在劇中吃餛飩的片段,幾次沖上熱搜,在全網廣為流傳。
有網友發起投票:你覺得《隱秘的角落》誰的演技是第一?
41%的人,都投了張頌文。
《隱秘的角落》真正讓張頌文走紅,也走出了非著名演員的寒冬。
此時,他已經44歲,距離跨入演員行業過去了20年。
有人問過張頌文,那段長達20年暗無天日的生活,是怎麼熬過來的?
張頌文云淡風輕地說,因為熱愛。
是啊,愛可以抵萬難,當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
京郊那套小院兒沒暖氣,他也沒錢買炭燒,就在零下十幾度的房間里硬抗。
實在受不了了,就把報紙平鋪著塞到外套里,睡覺時頭鉆進紙箱里。
這個經驗,還是年輕時當導游積累的。
最好的朋友周一圍在娛樂圈嶄露頭角時,張頌文還在跑龍套,說嫉妒有些太夸張,但多少心里還是有點難過。
為了安撫自己的情緒,他選擇享受當下的生活。
在家里種滿花花草草,有核桃、香椿、銀杏、柿子、棗樹,樹上吊著風鈴,風一吹,清脆的鈴聲響徹整個小院。
他還收養了不少流浪動物,貓貓狗狗聚在一起,也算熱鬧。
除了在家里伺弄花草、養貓養狗,張頌文還喜歡到處閑逛。
在菜市場和賣菜的大爺嘮家常,幫他賣貨。
幫隔壁開五金店但生意慘淡的夫妻出主意,改賣炸雞賺錢。
還有賣花的阿姨、修摩托車的老闆,他都熟悉得很。
這種生活的狀態,直到現在都未曾改變。
翻翻他的微博,鮮有影視劇的宣傳,更多的是熱熱鬧鬧的煙火與人間。
張頌文就像是個身處流量漩渦中的異類,紅了和不紅都沒什麼兩樣。
他最驕傲的,也不是自己獲得了怎樣的成績,而是去菜市場買菜時,周圍鄰居依然扯著嗓子喊他「小張」。
這就是張頌文。
從業20幾年,依然在租來的房子里,堅守著自己熱忱又滾燙的初心。
有點浪漫,有點現實,也足夠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