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人類開始探索宇宙以來,便一直在尋找外星生命的跡象,由此引出了一個被稱為「費米悖論」的問題:在這個廣袤無垠的宇宙中, 我們真的是唯一的生命形式嗎?
這個問題基于一個簡單的事實:我們的宇宙很大,大到即使外星生命的存在機率只有百億分之一,宇宙中仍然應該有大量的生命存在,然而我們現在看到的宇宙卻是一片寂靜,沒有任何生命和文明存在的跡象。
現代宇宙學的觀測結果表明:以地球為中心半徑465億光年的可觀測宇宙內至少有2萬億個星系,每個星系平均擁有1億顆恒星,一些超巨星系甚至擁有100萬億顆恒星,我們的銀河系就有1000億到4000億顆恒星。
而太陽不過是銀河系恒星的千億分之一,除了它之外其他恒星也都帶著一到兩顆行星,每顆行星都有可能是一個生命的世界。
然而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宇宙卻如此寂靜,有科學家認為這是由于智慧文明之間相隔太遠導致的,比如太陽距離最近的恒星就有4.2光年, 更遠的則達到了數百光年,在這種情況下就算那里有外星文明,我們發射的電磁波或者它們發射的電磁波,都得飛行數百年才能被接收到。
考慮到宇宙中智慧生命的稀有,各個文明之間的距離可能會達到數百萬光年甚至數千萬光年,因此我們直到現在也沒遇到外星文明。
除了距離阻隔外,還有一種解釋認為人類文明可能就是現階段宇宙中最先進的文明,宇宙中的其他智慧文明可能還停留在蒸汽時代甚至是石器時代,在這種情況下人類文明沒有發現外星文明是很正常的, 因為它們連電磁波都不會用。
然而如果事實真是這樣,就意味著我們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找不到外星文明,因為現階段的我們連大規模進入太空都做不到,在連太陽系都無法有效探索的情況下,就算4.2光年外的比鄰星上真的有外星文明,我們也不可能發現它們。
在馬斯克看來,如果宇宙中真的只有人類這一種文明,就說明人類所處的宇宙是虛擬的,或者說被搭建出來的一個觀察區, 即低級文明的自然保護區。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認為我們可以通過向最近的100顆恒星發送探險隊來完成星際探索和擴張,這些探險隊到達目的地星系后,再次重復相同的探索,如此一來用最短的時間,人類文明的足跡就能遍及足夠多的恒星系,發現外星生命和外星文明的機率也會更大。
根據計算,如果未來的探險隊的速度能達到光速的千分之一或者百分之一,那麼只需要幾十萬年就能遍布銀河系每一個角落, 和宇宙138億年的歷史比起來,幾十萬年就是幾秒鐘而已。
費米悖論是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它挑戰了我們對宇宙的理解,也挑戰了我們對生命的理解,它讓我們思考我們在宇宙中的位置,也讓我們思考我們在生命中的角色。
無論答案是什麼,費米悖論都是一個值得我們探索的問題。因為正如費米自己所說,如果我們不問,我們就永遠不會知道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