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中國古代的歷史,我們會發現,在延綿幾千年的封建王朝中,君主都會采取各種方式來鞏固自身的皇權,確保江山社稷能夠世世代代地穩固傳承下去。
其中,重賞功臣可以說是最為常見且直接有效的手段之一。皇帝們不僅會給予文官武將們頭銜和榮譽,還會將恩寵延伸到他們的家人,尤其是妻子。這就產生了「誥命夫人」這一獨特的歷史現象。
「誥命夫人」最初起源于唐代,到了明清時期成為了一種固定制度,是對有功臣子妻子的褒獎。雖然誥命夫人只具有虛位而無實權,但地位崇高,往往還會獲得皇帝的賜祿。
它體現了皇權的多面性,是帝王進行人心操作、鞏固權勢的策略之一。尤其是一品誥命夫人,更是僅次于皇后的存在,地位尊崇,實為大臣妻子之最高榮譽。
然而,在這個以男性權力為中心的年代,女性的命運總是與男性緊緊相連。她們往往只能依附于父兄或丈夫,才能獲得一定的地位。
故事中的顧橫波,就是從一個出生低微的舞妓,經歷種種波折,最終依靠自己的賢慧才德和對夫婿的支持,才能夠榮膺「一品誥命夫人」的殊榮,實現了女性從草根到上層的驚天跨越。
本文擬通過故事中的種種細節,為讀者重構這個封建帝制下散發著繽紛色彩的王朝盛世,但其中也隱藏著無數女性苦苦掙扎的命運。
這些積淀在歷史長河中的故事,啟迪我們審視人性的光明與黑暗,折射出一個時代的圖景。讀罷此文,思之后,不禁讓人感慨萬千,對這個浪漫而殘酷的朝代有了更立體的認識。
古代君主為鞏固皇權,封賞功臣乃常事。在那個封建帝制的年代,君主權力至高無上,被視為天子,普通人不得仰視,只能俯首帖耳,敬如神明。
人們從小就被灌輸皇權至上,這個觀念深入人心,成為社會主流思想。獲得皇帝的恩寵,哪怕是一點點本應該得到的利益,也會被視為是皇恩浩蕩。
于是人們為了一個鐵飯碗,辛勤攻讀科舉,日夜不停地準備考試,希望能夠脫穎而出,成為皇上的臣子,得到一個在皇城吃皇糧的官職。
對于皇帝來說,忠誠也好,功勞也好,都是可以用利益來換取的。所以,要讓臣子對自己忠心耿耿,皇帝會采取封賞的手段。
對于文官和武將這些為皇權立下汗馬功勞的人,皇帝往往會賜予他們榮譽頭銜和爵位。比如清朝實行「戴罪立功」制度,對那些曾經犯罪的鐵帽子王后裔進行「改流放」,如果他們在戰場上立下大功,就可以恢復原本的世襲罔替身份。
這些虛幻的榮耀,往往能更牢固地拴住人的心。獲得高級勛爵的人內心會涌起難以言表的榮耀感和虛榮心,這恰恰成為了皇帝更牢牢地控制臣子的法寶。
唐代中葉,德宗、憲宗在位期間,國勢強盛,唐王朝的權力達到鼎盛狀態。皇帝有感那些為朝廷立下汗馬功勞、妻幫夫助的功臣,僅僅對丈夫進行褒獎是不夠的,其背后賢慧能干的妻子之貢獻也應該給予肯定。于是產生了「誥命夫人」這一嶄新概念。
「誥命」中的「誥」,指的是一品至五品的高級官員。「命」則表示皇帝所賜的旨意。所以,誥命夫人的意思就是功臣妻子受到皇帝旨意,而獲得的一種頭銜。它不同于實際的官職,但具有很高的榮譽性。
這一制度在隨后的宋元時期逐步完善,到了明清時期終于日趨成熟。凡是五品以上功臣,只要他立下過特殊功勞,皇帝都會明確規定,賜其妻子「誥命夫人」的頭銜。夫人的品級與丈夫的官職級別相符,一品官員之妻就是一品誥命夫人,二品官員之妻就是二品誥命夫人,以此類推。
雖然誥命夫人沒有實權,但她仍會定期獲得皇帝賜的俸祿。有機會在一些大節日的時候,受邀進入皇宮,與皇后、嬪妃們一同赴宴娛樂,實屬難得的殊榮。可以看出,皇帝將榮譽和恩寵從功臣身上延伸到其妻子,這是古代君主鞏固權力的一個新舉措。
明朝末年,濟南出生的顧橫波原本是一名藝妓。她曾經以賣藝為生,唱戲彈詞維持幼年生計。後來通過機緣巧合,她嫁給了當時很有名氣的文學家龔鼎孳。
李自成農民軍攻陷北京城之際,龔鼎孳與顧橫波決定雙雙以死殉國,于是跳入了一口枯井,準備就此結束生命。誰知他們夫婦倆竟然都幸運地被李自成的軍隊救了上來。
李自成建國的大順政權立足未穩,不久就被清軍所滅。龔鼎孳在動蕩年代帶著顧橫波流離失所,最后還是選擇歸順了清朝。
他的學才很快得到清廷的認可,官至禮部尚書。順治帝非常寵信他,還特意封顧橫波為一品誥命夫人。一個出生微賤的舞妓,能夠榮升這樣的身份,實在是前所未有的。
顧橫波生性聰慧,長得標致漂亮。她從藝妓中嫁給龔鼎孳,原本只是想依靠一個文人改變命運,沒想到這個男子竟成就非凡,將她一路捧到了后宮前列。李自成陷城那天,她與龔鼎孳相擁痛哭,兩人眼見天下已無路可退,只想就此殉情。
「生死路,我與夫人共之。」龔鼎孳哽咽說出這句話,顧橫波淚如雨下。二人最終手牽手躍入幽深的枯井,以一死明志。后被李自成所救,這對癡纏夫妻才又得以延續性命。
如今獲封一品誥命夫人,顧橫波心中激動難以言表,她感激龔鼎孳像一葉小舟,承載了她越過人生風浪,抵達了光輝燦爛的彼岸。若非她嫁給了龔鼎孳,自己又怎會有今日的榮光?
誥命夫人這一制度,很好地體現了封建皇權的多面性。
首先,它彰顯皇權的恩寵。皇上基于對夫人的才德的肯定,給予褒揚和嘉獎。夫人獲得崇高的榮譽,而她的整個家族也會因此沾光受恩。
其次,它代表皇權的延伸。皇帝的恩寵不僅限于功臣個人,而是從臣子延申到其背后的女性,將統治的范圍擴大到官員的家庭。這加強了皇權的滲透性。
最后,它是皇權的工具。讓功臣的妻子也沾上皇權的榮光,可以進一步穩固臣子對皇帝的忠心,使臣子全家上下都對皇權俯首帖耳。
盡管僅具象征意義,沒有實權,但誥命夫人開創了皇帝直接賞賜女性榮譽的先河。在古代極端重視男尊女卑的封建禮法中,這確實有一定的開明意義。它成為了那個浪漫而殘酷的朝代的一筆瑰麗色,描繪出一個復雜的權力圖景。
人都是有光明面也有陰暗面。顧橫波初為藝妓,後來靠夫婿的扶持才現貴。誥命夫人的設立,既揭示出女性在命運無奈中的涅槃,也映照出人性中追求升華的剛強意志。今人讀此歷史,不禁啟發深思。
看完顧橫波這段不為常人所知的歷史,我們不禁要深思,一個女子,從出生在煙花之地,到嫁給一介書生,再到榮登后宮最尊貴的位置,其間必定歷盡艱辛,才得以完成這樣跨越性的人生蛻變。
這是一個浪漫而殘酷的時代,一個女子的命運完全依附在她的男性親屬身上。但顧橫波沒有就此屈服,而是憑借自己的聰慧才干,逆境中綻放光芒。她代表了廣大女性不屈的生命力,以此展現的人性的力量,對后世啟發深長。
「誥命夫人」這一制度,似乎為女性提供了獲得榮譽的路徑,但其實仍處于男權權力的包裝之下。它揭示出一個王朝盛衰的種種面貌,讓我們看到權力背后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當代社會,女性地位已大為提升,但依然任重道遠。顧橫波這段歷史,使我們審視女性命運的過去,思考平權的現在,期許女性發展的未來。我們需要在當前繼續推動男女平等,讓每一個生命都能伸展自我,發揮光與熱。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