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家為什麼在歷史上的名聲就注定好不起來?直接原因自然是他們不講武德,挖了他們老闆的墻腳。 但其實根本原因是跟后世一段悲慘的歷史有關系,那段悲慘的歷史就是著名的「五胡亂華」,或者叫「永嘉南渡」,總而言之,那絕對是一部血淚史。你們搶了別人的江山也就算了,你起碼得好好對待它吧,你得把它守好、照顧好才行呀!結果你們家管殺不管埋,世人不戳你們家的脊梁骨,戳誰的脊梁骨去。
因果循環,屢試不爽,司馬家慢慢走向了歷史的恥辱柱,其實根源是處在他們家的生存之道上。他們家的人都是極其精致的利己主義,自私自利也就算了,關鍵還特麼一個比一個聰明,一個比一個厲害,一個比一個膽大,最后不徹底放飛自我、為所欲為才怪。
咱話不多說,趁著全面展開司馬懿這個復雜的歷史人物一生之前,先把「五胡亂華」跟他們家的邏輯關系,跟大家好好梳理一下。
司馬家最后成為曹魏政權的掘墓人,其實這根引線在司馬懿身上就埋下來了。咱之前已經介紹過了, 司馬懿其實入仕是走了曹魏大佬荀彧的路線的。證據如下:
彧又進操計謀之士從子攸,及鐘繇、郭嘉、陳群、杜襲、司馬懿、戲志才等,皆稱其舉
這種關系在古代是特別厚重的,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門生」關系。司馬懿對職場恩師荀彧是什麼感情?在荀彧被曹操逼死時,他曾經感慨道: 算上書里面的人物,這一百幾十年里面有一個算一個,就沒有人能比得上我當年那位恩師!
書傳遠事,吾自耳目所從聞見,逮百數十年間,賢才未有及荀令君者也
司馬懿在后面得勢之后,也曾大力提攜過荀氏家族。
也正是因為這樣一份淵源與感情, 導致在曹魏朝堂根深蒂固的潁川荀氏在後來的政局中迅速倒向了司馬家。一方是逼死我爹的仇人,一方是知恩圖報的厚道人,我荀家這麼選擇有錯嗎?
荀家和司馬家的結合意義非凡,相當于過去和現在的新舊兩位大佬合體了。 以荀彧的兒子荀顗為首的潁川荀氏在司馬家搞政變的過程中,那是立下汗馬功勞的(此事后話)。
總的來說,司馬家篡權是司馬昭最終實質性完成的, 但是布局和謀劃卻是從司馬懿開始的。這一點不管《晉書》中怎麼掩蓋,都是沒得洗的。
但是,大家想過沒有,司馬家這次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篡權行動,有什麼先天性缺陷沒有?肯定是有的!
第一、這天下不是你司馬懿打下來的,人家曹丕也篡漢了,但好歹漢獻帝當時名下的資產都是曹操父子一刀一槍打下來的,人家拿回自己應得的東西,除了名義上有點說不過去外,事理邏輯上沒太大的毛病。所以很多人有意見也只會放在肚子里。
第二、你司馬家篡權的時候并沒有前朝著名的道德模范王莽先生那種如日中天的聲望,人家是全國人民就差跪在地上求他去當皇帝了,你們司馬家呢?各種出陰招清除政敵、出爾反爾敗壞名聲。比如坑死西北軍大佬張郃,趁機徹底掌控西北軍軍權;比如在洛水河畔發誓,欺騙政敵曹爽……
人家王莽、曹丕都是利用現有政權氣數已盡在做文章,你們是在用公開搶奪的方式去強行霸占,咋能是一樣呢?所以,司馬家從司馬懿開始,就釋放了一個魔鬼,這個魔鬼就是后世的 「誰的拳頭嘴硬就應該聽誰的」,也就是說, 自此之后,皇權不需要天命支撐,誰能掌控絕對權力誰就可以當皇帝。
這個信號一旦釋放出來有多麼恐怖,大家可想而知。 就是大家為了當皇帝都可以不擇手段了唄,干啥事都可以不擇手段了唄……
為啥亂世一定是禮崩樂壞的時代? 因為只要社會還在守規矩,其實基本上不會大亂。舉個例子,東漢的外戚專權,是不是也不把皇權當回事?但外戚專權時代,對老百姓和整個社會傷害真的大嗎?其實不大! 皇帝還姓劉,大家還認老劉家這塊招牌,老大永遠是老劉家的人,只是宦官、士族偶爾會挑戰一些外戚老二的位置,所以內耗的圈子和范圍其實很小,不會導致社會大亂。東漢晃晃悠悠一百多年,但人家最后的人口總量達到近五千萬,你說人家有事沒?
但你司馬家這麼一弄,就全亂套了。以前爭老二的位置為啥不會大亂,因為名義上還有老大存在,關鍵時候可以用老大來平息很多干戈。 但現在大家都可以去爭老大的位置了,斗爭就升級了。
咱隨便說一點點哈。 你司馬家上位了,是不是要大肆給那些幫助自己篡位的功臣分紅?是不是在這個過程中要大肆清除那些反對你、不服你的勢力?前者會衍生很多龐然大物、壟斷組織,他們會進一步去剝削社會底層;后者會急劇地削弱綜合體量,你一個國家的人口、經濟體量就那麼多,你殺了一撥又一撥,你的綜合國力還能跟以前一樣?
還要往后面推演嗎?那些龐然大物是不是也會出現有些人覺得自己翅膀硬了,然后也想嘗嘗當老大的滋味?于是新一輪血腥內耗又出現了! 然后因為你的綜合國力無限降低,你的國防還保得住嗎?外族趁你病要你命怎麼辦?
同志們,一定要記住, 五胡亂華的根本原因就是當時的西晉國力太虛弱了,西晉那些百家王爺又在不死不休地搞內斗,不光不設防,還特麼主動引狼入室,請胡人來當雇傭軍,然后人家胡人不廢吹灰之力還正大光明地在你華夏之地作亂了。
說實話,我現在看到很多學者專家在那大談特談什麼 「五胡亂華那三百年亂世促進了民族大融合」,我特麼就想爆粗口。這根本就是本末倒置嘛,已經五胡亂華了,最后只能找個好點的結果來自我安慰罷了。促進民族大融合,讓你給那些胡人去當「兩腳羊」,你愿意嗎?忒特麼站著說話不腰疼了!
咱遇到這種人,不要搭理他們。要反駁他們太輕而易舉了,比如我非法占有你們家的資產,然后告訴你們,我這樣做是促進共同富裕,你們愿意嗎?比如我簡單粗暴地霸占了你愛人,然后告訴你,我這樣做是融合我們兩家的基因優勢,你愿意嗎?
朋友們,我們讀歷史, 無可避免會讀到很多苦難,但我們千萬不要為這些苦難去尋找各種牽強的解釋和意義。苦難它就是苦難,有什麼好解釋的?何來的冠冕堂皇的意義價值? 我們要感同身受去體會那種感覺,然后盡可能去避免類似的苦難。
我們現在有很多涉世未深的小朋友,開口閉口就是自己能力有限、格局有限,講究不了那麼多,怎麼讓自己開心就怎麼來,怎麼讓自己滿足就怎麼來,誰給我奶喝我就認誰做娘……大家如果真這麼去做了,絕對是害人害己呀!
咱別的不說,大家看看古往今來那些為了一己私欲搞得國將不國、民不聊生的昏君、奸臣, 最終害的是誰?還不是千千萬萬的老百姓。
很多人說,跟誰混不是混,都是為了吃口飽飯嘛,誰當皇帝跟我們老百姓有啥關系呢?真的如此嗎?那些外族來統治我們漢族,會真心實意對我們好嗎?元朝的時候,漢人是末等公民;清朝時,漢人最先只能給滿人當奴才,后面不得已才慢慢提拔一些漢人。非我國人,其心必異!小日本的「大東亞共榮圈」你們會信嗎? 請記住,沒有國就沒有家,沒有家就沒有人,內部團結永遠不過時,團結就是力量也永遠不過時。
咱不要求每個人都有促進社會、人類進步的高覺悟, 但至少都得有保家衛國的起碼覺悟。咱真不能像司馬家那樣為了私欲而不擇手段, 它毀掉的是我們中華民族繼往開來的根基和自立自強的精氣神。
我知道現在有很多人崇拜司馬懿,因為在他們心目中,司馬懿笑到了最后,從以結果為導向的維度來說,司馬懿是無可爭議的贏家。
說句實在話,我不反對大家去崇拜司馬懿, 因為這個人身上確實有很多可取之處,包括他在后面應對丞相諸葛亮的種種方法,盡管很難看,但是從實用主義的角度來說,其實也無可厚非的。兩軍對壘,我就是要用我最擅長的、成本最小的方法去擊倒敵人。
但是,我真的也不鼓勵大家去崇拜這個人,這個人一生的爭議太多了,簡直可以用神鬼難分來形容了。他有很多下作的手段,大家一旦沒有把握好,就很容易墜入魔道。比如他為了集權,會不擇手段地把那些比自己威望高、分量足的人坑死,比如張郃等,大家相信,如果大家就這麼去對待自己的同事,會是什麼后果。
濟公有兩句話大家是耳熟能詳的: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但其實人家還有后兩句: 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很多人光學會打著前兩句的旗號去喝酒吃肉了,卻偏偏忘記了后兩句的警示,慢慢墜入了魔道。為啥呢?世人沒有濟公那樣的修為,根本就把持不住,你邯鄲學步的結果就只能是貽笑大方地墜入魔道。
我們很多崇拜司馬懿的朋友,你們明白問題的關鍵了嗎?關鍵不在于你們應不應該崇拜司馬懿,而是在于你們有沒有崇拜對地方。
司馬懿是笑到了最后,但是笑到了最后的人就值得崇拜?秦檜害死了岳爺爺,比岳爺爺多活了好多年,那他不比岳爺爺更值得崇拜了?
我們很多人喜歡讀歷史,其實都是在 找自己、找榜樣、找標桿、找經驗、找參考、找借鑒……但是我們一定要三觀很正地去尋找。
司馬懿和司馬家那一套其實是辟邪劍譜,練成了確實很厲害,但只要你練了,你就沒法做一個完整的、正常的人了。
你給老闆打工,挖空心思地要挖老闆的墻腳,你和你的后代能有好下場?
你和同事相處,只要妨礙你往上爬的同事你就可以不惜一切代價弄死別人,你以后能坐穩最高處的那把交椅?
人在做,天在看,一個人的所作所為是不可能騙得過所有人的,也不可能逃得了天理循環的,更不可能躲得過公道人心的。
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為了讓據守洛陽城的朱鮪投降,對著洛水發誓,只要朱鮪投降,他就既往不咎,他后面當了皇帝,敢違背誓言找個理由把朱鮪干掉嗎?因為他殺掉的不是朱鮪,而是無數的人心。
你司馬懿為了讓曹爽放棄抵抗,對著洛水就是一頓山盟海誓,結果人家曹爽信以為真,放棄抵抗了。結果你繳了人家的槍桿子便迫不及待地搞清算,滅了人家曹爽的族。面對你們家高舉的屠刀,很多人口頭上不會說,背后不會戳你們家的脊梁骨嗎?
之所以跟大家說這些, 是真的希望大家立于天地間、活在俗世中,一定要有一顆敬畏之心,君子有所有所不為,小人才無所不為。大家千萬不要把「為達目的不擇手段」這碗毒雞湯當成了安身立命的營養液給喝掉了。
咱舉個很現實的例子,大家在生活和工作之中,一定會發現,有些人不管你怎麼主動示好、刻意走近,他們就是不怎麼待見你,為什麼?別到處去找各種表面原因了,什麼身份、地位、學識、能力不對等,這些都是表面的。 本質上其實就是你們的三觀不匹配,人家在某些方面看不上你、恐懼你、不信任你。
大家仔細去想一想,是不是這個道理?
為什麼有些人我從來不會和他們多說一句話?即便他們在攻擊我、反駁我、質疑我,我也會說他們說得對?很簡單,不是一類人,道不同不相為謀,我犯得著跟他們去爭嗎?爭贏了、爭輸了對我有什麼好處呢?我為什麼要在他們身上浪費時間和精力呢? 把時間和精力釋放到別的有意義的事情上去不香嗎?
同理,如果是一些三觀很正的朋友,我為什麼會在空暇之余跟他們不厭其煩地解釋與交流?因為那樣的過程,也是我自我學習和提高的過程呀!
這些事情跟身份、地位、學識、能力真的有很大關系嗎?
朋友們,再啰嗦一句: 一個人的能力、成就都注定會有大有小的,但路子一定不能選錯。這也是我們通常所說的, 必須要有原則、要有底線,要知敬畏、有分寸。
毫不吹牛地說,這一輩子有很多人都跟我說過類似的話,如果我能和他們一樣,現在至少也跟他們一樣,是一個中層領導或者不大不小的老闆。但我的統一回答都是:我并不后悔,我依然是我,我也只會是我。
我們看待生活和工作都有一點是至關重要的, 那就是不能永遠只站在自身利益的角度去看待外圍事物。記住是永遠只站在自身利益角度,而不是不允許大家去考慮自身利益。
我剛剛參加工作那會,是當地有名的學霸,是特別金貴的名牌大學生,被很多人寄予厚望,大家真以為我不想干出一番成績來嗎?不想升官發財嗎?不想證明自己嗎?
可是,多年以后,當我毅然決然地砸掉那個鐵飯碗時,我開始思考工作的另一個意義。是的, 工作其實是自帶功利性的,但工作永遠不能只有功利性。
以前我頂多只是想到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是我慢慢地讀懂了 「人欲利己先利與人,人欲達己先達人」。
人生一世,很多東西都是強求不來的,比如很多虛無的東西都是不可強求的,名呀、財呀,這些東西本來就是無形的,你怎麼可能牢牢抓住?它們就跟你的影子一樣的,你使勁去追它們,好像永遠慢一拍。 你不能去追逐它們,只能等待它們,做好自己,迎接艷陽高照的那一刻,陽光來了,它們自然也來了。
所以,真正能取得很大成就的人,一定是懂得和能夠成就他人的人。
司馬懿為什麼不如荀彧?因為荀彧能夠成就曹操,能把曹操從一個幫袁紹打工的熱血小伙帶到獨立自主的創業大道上去。司馬懿成就了誰?除了他們的最高權力,他壓根就沒有其他想法。
司馬懿為什麼不如諸葛亮?因為諸葛亮有家國情懷,他一輩子都在為光復漢室而努力奮斗,所以即便他最終失敗了卻依然受人尊重;司馬懿呢?顧家是自然顧家,但是他不顧國呀,他一直都是挖國的墻腳,他一直都在毀國的根基呀!
我們現在很多人習慣性用錢去衡量一切,這種思想其實是很危險的,很容易重蹈司馬家的覆轍——曾經有多風光,最后就會被罵得多慘。不信,請看看那些人設崩塌后淚流滿面求公眾原諒的網紅們。
咱們在職場中奮斗,真的不要太急功近利了。相信老易, 只要大家守規矩,腳踏實地地按部就班,其實一般都會有所收獲的。
先聊到這里吧,明天繼續聊司馬懿同志。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