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
公元207年,諸葛孔明將他多年研習的「博士論文」《隆中對》和盤托出,斬釘截鐵地判斷天下即將三分而治,篤定地認為,劉使君若想創下一番霸業,必奪荊、益二州方可與孫、曹二家爭雄!
諸葛先生的遠見卓識,讓劉玄德虔誠地三次作揖,大贊:「先生高才!蒙先生不棄,可否隨備出山,先生教誨,備必當遵從。」
或許是被玄德公的誠意所打動,或許是想一展心中抱負,孔明最終隨其一同走出了茅廬。
但當水鏡先生司馬徽聞知此事后,卻長嘆一聲,說出十字,竟一語成讖。此后,事態的發展與他說的如出一轍……
司馬徽乃是潁川隱士,為人清高脫俗,博學善謀。此人最善斷人,而且在當時的知識分子群體中享有崇高威望。
因此,只要 被水鏡先生給予好評的人,小到儒士,大到諸侯,都身價翻倍,成為炙手可熱的結交對象。而他評價最高的就是:「臥龍鳳雛,能得其一,大業可成!」
已快過不惑之年的劉備,望著自己肚子上隆起的贅肉痛哭流涕,眼看自己就要到知天命的年紀了,卻依舊潦倒不堪,一事無成。這對于心懷大志的玄德來說,怎麼不能徒增傷悲呢?
幸運的是,他得遇水鏡先生指點迷津,讓他如愿以償,得到臥龍輔佐, 于是,藏在心中即將熄滅的欲望之火再次燃燒,有了孔明輔佐,他劉玄德好似有了翅膀,一幅漢室復興的瑰麗畫卷,在他腦際徐徐攤開……
但水鏡先生卻并不看好這對曠世君臣的前程,他嘆息一聲,閉目緩緩說道: 「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
初到劉備賬下的諸葛亮,處境是極其尷尬的,盡管劉使君將自己奉為軍師,尊崇備至,言聽計從。但他手下 將領都對自己側目視之,尤其是使君結拜兄弟關、張二人,更是對自己多方羞辱,屢屢挑釁,看來,不為使君創下一番功業,自己很難在軍中立足。
機會說來就來! 公元208年,曹軍在長坂坡大敗劉備,劉備倉皇逃竄,狼狽不堪。
到了夏口,正巧東吳孫權派魯肅前來刺探情況, 諸葛孔明當即抓住機會,愿與魯肅同去東吳,說服孫權合兵抗曹,成就大業。
到了東吳后,諸葛孔明武力值爆表,他以滔滔雄辯,舌戰群儒,指出當時形勢,點明利益要害,旗幟鮮明地提出聯合抗曹的必要性、重要性與可行性,一番言論,徹底征服孫權與東吳群臣,于是,轟轟烈烈的赤壁大戰拉開序幕。
那把燒了三天三夜的熊熊烈火,徹底燒毀了曹操一統天下的野心,也燒出了蜀相諸葛孔明的赫赫威名。
自此,《隆中對》中「三分天下」的局面已然形成,劉備乘勝奪得荊南四郡,蜀漢政權初現雛形。
曹操死后,其子曹丕篡漢自立,并將漢獻帝殺害。劉備聽后,大為震驚,便急急也欲稱帝,與曹魏政權勢不兩立!
諸葛亮苦心勸說,劉備遂熄滅稱帝之心,然而幾次出兵,都以失利告終,怎奈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同年, 張飛因打罵軍士,被手下干掉,劉備痛徹心扉。
公元223年,屢屢戰敗,疲憊不堪的劉備終于病故永安,死前囑咐孔明,讓他務必實現復漢偉業,而且還將「扶不起的阿斗」托孤于他,說了句「孺子不行,可廢而自立」,便溘然長逝。
一生尊崇儒家思想,忠誠不貳的諸葛孔明哪敢做「弒君自立」的曹丕, 他選擇的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選擇的是持續北伐,恢復漢室,選擇的是秋風瑟瑟,遺憾而終。
在北伐之前,他得先將后方的那伙蠻子震懾住,免得后院著火,腹背受敵。
于是,他下令南征, 深入不毛之地對付盤踞在那里的蠻人雍闿、孟獲, 學生馬謖的「攻心」建議被他采納,輕而易舉擊毀雍闿后,又將孟獲七擒七縱,終于讓這幫蠻子徹底歸宿,西南后方安保無虞。
于是,在兵精馬壯的條件下,已過不惑之年的諸葛亮開啟了漫長的北伐生涯。
公元228年,諸葛亮派趙云兵出斜谷,佯攻關中,自己卻親自掌兵,首出岐山。結果殺了魏軍一個措手不及,首戰告捷。
然而,好景不長,蜀軍乘勝東進,遠在洛陽的魏帝曹叡急忙調兵遣將,派大將曹真防御趙云,自己也跑到長安,親自督戰。
在這一條狹長的戰線上,街亭,便是重中之重的咽喉之地,必須派一名穩重大將鎮守,方可無虞。
然而,在學生馬謖的一再毛遂自薦下,向來謹慎的諸葛丞相一時惻隱,還是將鎮守大權交到了他并不放心的馬謖手上。
可馬謖擅自改變丞相的戰略,令大軍爬上了一座孤山,徹底讓他們走向了墳墓。結果眾所周知,馬謖丟了街亭,諸葛揮淚斬殺了這個曾經讓他最為得意的學生!首次北伐就這樣草草收場,以失敗告終。
公元228年至234年這長達六年的時間里,諸葛亮又先后進行了五次北伐,終為償愿。 雖然,他為了讓糧食在崎嶇陡峭的山路上方便運輸,發明了驚艷世人的「黑科技--木牛流馬」;雖然,他以一顆虔誠的心堅貞地守護著先帝劉備的殷殷重托;雖然,他鞠躬盡瘁,奇計頻出。可終究天不遂人愿,始終未將蜀軍帶到洛陽城下。
秋風瑟瑟的五丈原,那一抔黃土,埋葬了他的壯志雄心,埋葬了他的光輝夢想,也埋葬了他的無盡遺憾。
他平生遇到的最大對手--司馬懿,完全不像氣量狹小,意氣用事的周公瑾,那件女人穿的衣服氣不到司馬懿。狡黠的司馬懿從不與足智多謀的諸葛亮正面交鋒,他所使用的戰術只有一個字-- 耗,耗到諸葛亮撒手人寰那一天止。
果然,司馬懿如愿以償,公元234年10月8日,帶著無盡遺憾的諸葛丞相病逝五丈原,享年五十四歲。
回頭看看水鏡先生夢魘般的十字箴言:「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幾乎精準地概況了諸葛亮一生的際遇,天時選擇了曹魏,選擇了司馬懿,奈何?奈何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