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裝房作為當下主流的樓盤,雖說打著「精裝」的噱頭,但相信在大部分人看來,其實和毛坯房并沒有多大的區別,甚至可能還不如毛坯房。因為千篇一律的格局,和土得掉渣的格調,真的很難讓人接受,所以在拆改時,不僅會非常麻煩,還要多出一筆拆改的費用。
那麼精裝房是不是一定要拆掉重裝呢?其實很多人都被誤導了。事實上,大多數精裝房的格局,都是能滿足常規家庭生活需求的。如果沒有特別的要求,越簡單的改造才是越實用的做法,而這也是精裝房存在的意義。
像本期給大家帶來這套案例,就通過少量的結構改動,提升了空間的實用性,并且效果出來后,也絲毫不差。
原戶型是一套兩居室格局,面積80㎡,雖說空間規劃存在一些小硬傷,但整體看下來也算是中規中矩,完全能滿足屋主夫婦的居住需求。所以在二次改造時,也基本上是以優化為主。
從改造好的平面方案來看,全屋唯一的結構改動,就是給次臥做了一分為二處理,繼而解決了入戶的收納需求。而像大家所關心的廚衛,則完全做了保留,甚至就連洗手台和廚電都沒有更換。具體通過下面的實景,再來慢慢分析。
改造前的空間非常符合精裝房的樣子,昏暗的空間基調,厚重壓抑的門套線,以及劣質的地板、墻板和壁紙,哪怕說土得掉渣都一點不過分。因此,為了打造出更加符合年輕人的審美空間,這些都做了更換處理。
考慮到該戶型進門并沒有一塊完整的收納區,就將旁邊雞肋的次臥打開了,并在結構上做了一分為二處理。一來提升了進門后的開闊性,二來也延伸出一組L型的儲物柜。這樣無論是鞋子、包包、衣物,還是一些日用雜物,都得到了合理的歸置。
鞋柜中間與底部做鏤空處理,既規避了進門后的擁堵,也方便了一些小物品的隨手放置。同時,在柜體一門到頂的情況下,還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厚重。
進門右側就是餐廳,在空間面積不大的情況下,采用餐邊柜+抽拉式餐桌組合布局,不僅節省了空間,還提升了空間的實用性。而原本進門對面的大面積墻板,則全部做了拆除刷白處理,從而讓空間表現更加簡潔、干凈。
餐邊柜鏤空位置預留滑軌插座,方便飲水機、咖啡機等小電器的使用。柜體門板用白色+原木色混拼,既在視覺上做到了色彩平衡,又強化了立體的層次感。
靈活的抽拉式餐桌,平時兩個人用餐剛剛好,家里來客了,拉開后最多姝滿足5個人的用餐需求。而頂面的一盞白色飛碟小吊燈,也在簡潔中,點亮了生活的小小儀式感。
客廳重新鋪上了淺色的木地板,并給墻面重新刷上了低飽和度色彩的乳膠漆,立馬就讓原本昏暗、壓抑的空間,明亮清爽了許多。
頂面安裝上經典的原木風扇吊燈,既實用又很有生活氣息;電視墻直接安裝一組懸浮式電視柜,在方便日常衛生打理的同時,也讓一些小物件做到了化整為零。
淺咖色的皮面沙發、少許的綠植、以及一組小巧的邊幾,既讓空間充滿了生機,又在靈活中提升了使用舒適性,從而讓居住環境更加松弛。
主臥延續了客廳的基調,床頭墻面單獨刷上低飽和度的灰,再搭配上一張原木大床,不僅為空間增添了一抹靜謐、安寧的氣息,又不失素雅溫馨。尤其是床頭兩邊的壁燈與吊燈,更是凸顯出了一絲復古優雅的質感。
主臥衣柜同樣做了一門到頂設計,充分滿足了日常的儲物需求。除此之外,床尾處的一組五斗柜配置,也為空間補充了大量的儲物能力。
次臥在縮小之后,采用了一扇隱形移門來隔斷,最大化提升了內部空間的私密性,并讓空間做到了整潔秩序。
由于家里目前只有兩個人居住,次臥目前主要以辦公儲物功能為主。不過隱藏在柜子中的墨菲床,也能隨時將空間轉換成客房模式,以應對不同的居住需求。
廚房完全保留了原有的樣子,唯一的調整就是在開發商預留的洗衣機位置,增加了一組高柜,用來收納微波爐、洗碗機等電器,最大化提升空間的儲物能力。
衛生間同樣保留了原有的結構,并重新規劃的洗衣機的位置,讓生活動線更加合理。而內部的馬桶和淋浴,考慮到衛生問題,則都重新更換了。
本期案例就分享到這里,其實關于精裝房改造,個人還是比較傾向局部簡單調整的。畢竟精裝房的存在,本身就是為了減少我們裝修上的麻煩。當然,如果不差錢的話,那麼全部翻新也是未嘗不可的。對此,你們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