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洪武九年,朝廷舉行了科舉會試,朱元璋任命劉三吾擔任此次科舉主考官。
劉三吾今年已經八十五歲高齡,但他學問淵博,素有「江南第一儒」之稱。朱元璋倚重他的學識與正直,因此親自委任他負責這次會試。
科舉如期而至,全國各地來的鄉貢、會試進士云集京城,來到禮部應試。他們閉門苦讀多年,只為這一次金榜題名,一飛沖天。
科舉每三年舉辦一次,所以對于學子們來說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大家卯足勁應試,只為實現階層的躍遷。
經過層層篩選,終于到了黃榜公布的日子。眾學子翹首以盼,既緊張又興奮,想看看哪個幸運兒能脫穎而出,成為狀元郎。
隨著一個個名字從官員口中念出,掌聲和歡呼聲此起彼伏。然而,北方考生們發現一個異常現象:榜上五十一個名額,竟然全部都是南方人!
有考生忍不住質疑:「怎麼回事?難道我們北方就沒有一個人有入選的實力嗎?」
聽到他的話,其他北方考生也議論紛紛,一片嘩然。
北方學子們越說越氣,憤怒地砸碎黃榜,闖入禮部,要求給他們一個交代。禮部官員慌了手腳,急忙向朱元璋稟報。
一向殺伐果斷的朱元璋也被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弄得手足無措。
他正為北方地區的治安問題而煩惱,這下北方士子的不滿情緒更是雪上加霜。
朱元璋第一時間把劉三吾叫來問話,八十五歲的劉三吾昨晚徹夜未眠,此時雙眼下垂,神色疲憊。
朱元璋厲聲問他:「何以遴選的五十一人全是南方士子?難道我們北方就沒有一個合格的嗎?」
劉三吾緩緩回答:「陛下,臣以天下為己任,公平選拔學識淵博、才華出眾的進士。臣絕無地域偏見,也從未偏袒南方士子。如果北方真有當得的人才,臣一定會選上。」
朱元璋沉吟片刻,也知道劉三吾以正直著稱,不太可能存有偏見。但眼下北方士子嘩變,必須給他們一個交代。
于是他委婉地勸劉三吾,是否可以補錄幾名北方進士,以平息民心。
沒想到劉三吾卻堅定表示無法違背良心補錄不合格的士子,這會玷污科舉的公正性。
朱元璋見他毫不讓步,當場收回他的主考官職務,改派心腹張信帶人重新復查試卷。
張信復查試卷后,給出了同樣的回答:這五十一人實至名歸,不宜改動。
朱元璋徹底被激怒了,他把劉三吾和張信都投入監獄,還派人到他們家中搜捕罪證。
不久,張信的政敵捏造了張信舞弊的罪名,朱元璋順勢宣布此次會試作廢,所有南方進士資格取消。
劉三吾、張信被定為謀逆,被關入大牢,并遭到了嚴刑拷打。劉三吾雖然年事已高,但面對酷刑毫不屈服,可他卻痛心朝政黑暗,自己多年清譽毀于一旦。
很多官員也受到無辜牽連,大多被殺害或發配邊疆。
最倒霉的要數新科狀元陳安,他剛當了20天的狀元,還沉浸在金榜題名的喜悅中,正高興地與同窗們喝酒聚會,就被士兵們抓了起來,扔進了監獄。
沒過多久,陳安就被押送到刑場,五輛馬車牽著五根繩索,分別拉住陳安的頭和四肢。就這樣,這位新科狀元被五馬分尸。
朱元璋另立新榜,單獨復試北方士子,將他們全部錄取以平息嘩變。從此科舉分為南北兩榜,比例六四開,名義上照顧北方。
這就是明朝時著名的「南北榜」事件,劉三吾等人悲慘命運,成為朝廷禍亂的犧牲品。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