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3年,朱元璋和徐達閑談時,突然發問:「聽聞你的大女兒天姿國色,秀外慧中?」徐達心里咯噔一下:女兒青春貌美,難道皇帝要老牛吃嫩草?心中也有一絲慌張,不料朱元璋話鋒一轉,你覺得朕的四皇子朱棣如何。
徐達是何人,早年間他便參加了朱元璋所領導的起義軍,也是著名的淮西二十四將之一,可以說他與朱元璋算得上是多年的好友。
這徐達對宮中之事也頗有了解,知道朱棣的為人和秉性,加上他皇室子孫的身份,自己的女兒如果嫁過去,想必也能夠享上一輩子的福。
所以他便笑嘻嘻的答應了朱元璋這個要求。朱元璋聽后也難掩面上的喜色,徐達的女兒名叫徐妙云。
在幼年時,朱元璋便見過這女娃娃,她極其聰明伶俐,雖然年紀小,但說話辦事滴水不漏,十分討大人的喜歡,也正是因為這一點,朱元璋才想讓徐妙云與自己的兒子朱棣喜結連理。
雙方父母將此事敲定之后朱元璋便傳令下去,讓眾人開始準備幾個月以后的婚禮。在婚禮當日,朱棣第一次見到了徐妙云,而只是第一眼,他便沉淪在了徐妙云的美貌之中。
他自恃也是見過許多美人的,可在徐妙云面前她們卻都黯然失色。徐妙云也是個極其睿智的女孩。
她知道自己無權選擇自己的婚姻,但既然父親為自己謀來了這樣一份極好的婚事,自己就必須要當好一個賢妻,輔佐好自己的夫君。
所以自那時起,徐妙云便開始或多或少的參與到朱棣與朝堂的事務當中。也多虧了她的這一份參與,才讓朱棣在幾次考驗之中,選擇了正確的道路,最終得以稱帝。
結婚之后的朱棣已經被冊封為燕王,擁有了屬于自己的藩地,這也是朱元璋想出來的法子。他認為元朝的滅亡歸根結底不過四個字,那就是臣強主弱。
在面臨危機時,皇權無法得到維系,自然難逃滅亡,所以他決定吸取教訓,將自己的兒子封為藩王,讓其一同守衛皇室。
這時的朱棣便經常被朱元璋派去各地練兵演武,朱棣有時也會抱怨,但徐妙云卻告訴朱棣萬萬不可,更不能讓父皇知道。
更重要的是你不僅要去練兵演武,還要去看一看各地百姓的生活,了解他們生活的疾苦。最開始,朱棣還不明所以。
可在按照徐妙云所說的方法做了一次之后,他便體會到了徐妙云的苦心。因為朱棣看到了各地百姓生活的艱難,原來在遠離皇權的地方還有這麼多的不公。
這顯然極大的增強了朱棣的同理心和責任感,也讓他知道了很多民間細事,這是很多皇子做不到的。
在那時,各位藩王手下大多擁有幾千或一萬人左右的護衛軍隊,這些軍隊非必要不能被調遣。因此朱棣手中并沒有多少的兵權。
但徐妙云卻告訴他,各地方勢力自古以來便都會為自己考慮,這句話也點醒了朱棣。他開始結交所在藩地的文武官員,努力與其交好。
雖然他朱棣的名下不多一兵一組,但卻極大的增強了自己的實力,也為他後來的一番作為打下了基礎。
時間來到了1398年,朱元璋在這一年去世,皇位由朱允炆繼承,而他在上位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要廢了這諸多藩王,朱棣自然也是其中之一。
但好在他離皇城較遠,按照順序來到他這里也還需要一段時間。但此時的朱棣已經按耐不住自己的心,想要直接舉兵而起。
這時又是徐妙云站出來勸阻朱棣,讓他一定要定下心來,一面要對新皇強調自己有病在身,不能干預政事。
另一面則要暗地里做好練兵工作,同時趕制兵器,為自己日后舉兵做好準備。也多虧了這一份計謀,讓朱棣極大的保全了自己的實力,最終成功奪得了皇位。
所以不難看出,古人眼中的夫婦一體極有道理,朱棣貴為皇子,有著身份、體面和權力,但卻少了一些細心與耐心。
而徐妙云則具備這兩點,又懂得官場、政治場中的道理,他們二人互相鼓勵,互相扶持,這才有了後來的「永樂大帝」。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