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門對著長過道,應該很多人都不陌生,算是當下比較常見的戶型了。而像這種長過道戶型,除了空間使用率比較低之外,入戶視覺也十分狹長,極大影響了空間顏值。
那麼像這種戶型,我們在裝修設計時怎麼處理才比較好呢?本期帶來的這套案例,或許可以拓展一下大家的思路。雖說原戶型不太理想,但通過巧妙的空間改造之后,不僅一改之前的狹長,反而高級了許多。
新房位于北京,面積130㎡,從原戶型結構來看,雖說是三室兩廳兩衛的格局,但空間規劃卻十分混亂,再加上入戶就是一個長過道,所以不僅影響了空間使用率,動線體驗也相當差。而屋主所期待的新家,則是簡潔、實用的,且傾向品質生活方式。
結合屋主的需求,以及現有的空間結構,布局上也進行了比較大的調整。
1、雜物間向廚房擴大,融合家政功能。
2、廚房在縮小之后,外面增加西廚區,實現雙廚房功能。
3、客廳與餐廳旁邊的臥室對調,實現客餐廚一體化的空間結構。
4、擴大衛生間使用面積,并進行干濕分離。
雖說原戶型進門就有一個長過道,但當空間功能重組之后,不僅一改之前的狹長局促,還明亮寬敞了許多。同時,給地面刷上微水泥,墻面刷上顏色相近的涂料,既在簡潔細膩的質感中,彰顯出了一絲高級的腔調,又給予了視覺更多的統一縱深感。
進門右側的雜物間,在原戶型的空間基礎上,向旁邊的廚房做了擴大處理。一來拓展了柜體的儲物面積,二來也方便了洗烘機、家政工具的收納,從而讓生活動線更加人性化。
餐廳位于客廳和過道之間,為了弱化空間邊界,刻意搭配一張黑色巖板圓桌,也有效提升了空間動線的流暢性,并且十分符合中式用餐習慣。同時,中古餐椅選擇,也一定程度上強化了空間的氣韻。
餐廳另一大亮點,就是在餐桌側面,以內嵌的方式設計了一個洗手台。一來讓衛生間實現了干濕分離的結構,二來也方便了日常清洗,并且極具藝術氣息。
餐邊柜以轉角的方式與玄關柜連接,不僅有效提升了空間的整體性,儲物能力也十分強大,并且還兼具了很不錯的展示功能。
廚房的使用面積雖說受到了一定的壓縮,但在外面增加西廚區的情況下,不僅絲毫不會影響到空間的使用率,反而還讓廚房的功能得到了延伸,繼而讓生活更有品質。
利用臥室改造的客廳,與餐廳形成了一體化結構,在強化生活互動性的同時,也讓空間更加開闊、松弛了。拆掉原有的飄窗台,并改成一組飄窗柜,既有了一塊溫潤的休閑區,又方便了一些書籍收納。
電視墻右側與兒童房之間,用玻璃做隔斷處理,巧妙弱化了墻面留白的單調,并帶來了一些趣味。同時,內部飄窗也用飄窗柜設計,也與客廳形成了連接。
相較于客餐廳統一的色調,主臥則用低飽和度的拼色方式,營造出了一個極為舒適、放松的睡眠環境。
釋放出原有的主衛生間,并給主臥門洞做平移處理,不僅在空間規劃上做到了合理,也讓床尾滿足了內嵌式衣柜設計,繼而讓收納空間有了翻倍的能力。
釋放出的主衛在擴大之后,是以公衛來定位的,并且還做了三分離布局。正對面為獨立的淋浴間,右則為獨立的馬桶間,左邊通體到頂的儲物柜,則方便了一些日常用品的收納。
懸浮式馬桶,墻面壁龕,無論是衛生清潔效率,還是空間利用率,都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優化。
兒童房的墻面,同樣采用拼色設計,為空間增添了一些趣味性。由于該房間暫時用不到,所以就結合飄窗做了一個榻榻米設計。一來擴充了儲物,二來也擁有了一些休閑小憩的角落。
隱藏在兒童房內的衛生間,取消了淋浴功能,并利用空間設計了一個轉角結構的洗手台,以及一組吊柜,絲毫沒有浪費。
本期案例就分享到這里,整體看下來,最值得我們參考的就是空間布局思路,以及過道的處理方式了。雖說面積沒有利用起來,但卻有效改善了動線體驗,并提升了空間的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