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四年,劉備攻取漢中后,冊封麾下關羽、張飛、趙云、馬超、黃忠為「五虎大將」。
誰知關羽收到旨意后, 竟直言「黃忠何等人,敢與吾同列?」
那麼, 兩人之間有何等深仇大恨?關羽為何如此看不上黃忠?
黃忠,早年跟隨荊州牧劉表,後來劉表病故,他便投靠了長沙太守韓玄。
公元212年,蜀漢軍師諸葛亮派遣關羽圍攻長沙,兩軍對壘于城下,五十多歲的黃忠和三十出頭的關羽單挑了一百多回合,兩人難分勝負。
關羽回到營賬后稱贊黃忠武藝精湛, 不過由于黃忠已年過半百,關羽還是有些輕視老將軍黃忠的實力。
他認為自己年輕力壯,經驗豐富,只要用計必可取勝,這也預示著日后兩人間微妙的關系。
後來韓玄見勢不妙,決定向蜀漢投降,黃忠也跟著歸順了劉備。
在討伐劉璋時,黃忠在前線沖鋒陷陣,成功平叛,為蜀國穩固益州立下大功。而他的武勇善戰、忠誠老實的為人也贏得了士兵們的擁戴。
劉備大加贊賞,封他為「討虜將軍」。 可以說,加入蜀漢后,黃忠的軍事生涯達到了巔峰時期。
公元219年,劉備親自帶兵進攻漢中,目的是打通西蜀通道。魏將夏侯淵奉命固守漢中,與蜀軍對峙。
蜀軍在法正的規劃下,決定離間魏軍,先取其一城。法正安排黃忠帶兵前往攻取定軍山,誘使夏侯淵分兵前來救援。
黃忠精心布置,在定軍山設置了埋伏。
夏侯淵中計后親自帶兵來救,正中黃忠的下懷。黃忠先讓敵軍深入,然后一舉發動攻擊,大破敵軍。
在混戰中他直搗夏侯淵大營,當場斬殺了夏侯淵。魏軍因此大亂,漢中城也輕易被蜀軍攻占。
黃忠憑借這場勝利,使劉備得以占領漢中,從而實現西蜀進軍的戰略目標。劉備多次稱贊黃忠功勞卓著,決定升他為「后將軍」,與關羽并列。
黃忠也因此成為「五虎上將」之一。
然而這一次,關羽對黃忠的任命更加不滿。 他直接在眾人面前羞辱黃忠,說他不過是一介老卒,不配與自己平起平坐。
黃忠對此很是憤怒,自己雖然已經年過花甲, 但為劉備效力多年,軍功顯著,關羽對自己的敵意從何而來?
直到漢中大捷之后,黃忠忽然醒悟過來。
原來,關羽之所以看不起自己 ,是因為認為自己只有勇力而無謀略。
在和夏侯淵交手的過程中,黃忠發現夏侯淵只會正面廝殺,沒有自己的主見,輕易就中了軍師的計謀。
作為一個出身普通家庭的老將,黃忠的確不如關羽在謀略上有天分。
他只能憑借自己豐富的戰場經驗,勇往直前。而關羽不僅武藝高強,還精通兵法,能夠獨當一面。
這也難怪他會說黃忠不過是一介老卒,不配與自己比肩。
黃忠也明白,以自己這個年紀,想要在謀略上有大的進步是很難的了。既然關羽有這樣的成見,自己再怎麼解釋也無濟于事。
于是黃忠決心不再爭辯,即使關羽看不起自己,自己也要放下芥蒂,盡心盡力努力。
對于一個老實樸實的戰將來說,忠誠可能比謀略更為重要。在隨后數場戰役中,黃忠都沒有擅自行動,而是全聽從軍師指揮,以穩扎穩打著稱。
有一次,關羽邀請黃忠一起偷襲敵軍,但黃忠為保糧草還是選擇回營。這使劉備更加信任黃忠的穩重可靠。
就連諸葛亮也意識到,忠誠老實的黃忠很有用處,能和驕傲多謀的關羽相互配合,共同支撐大局。
劉備更是多次盛贊黃忠是「國之堅臣」,百姓也視他為保家衛國的英雄。黃忠感到無比欣慰,這就是自己一生追求的榮譽。
在隨后的夷陵之戰中,70多歲的黃忠仍然勇敢當先,力戰到底。眾將見他白髮蒼蒼,勸他后方指揮,但黃忠義正詞嚴地說,自己還能戰斗,決不退縮。
黃忠的頑強不屈,贏得了所有人的敬佩。劉備見他已經年邁體衰,決定讓黃忠退居二線,鎮守后方重地江陵。
黃忠沒有絲毫怨言,只是兢兢業業地儲備糧草,確保江陵后方穩固。
他整日巡視防務,深得百姓愛戴。在輔助劉禪穩定了江陵局勢后,80多歲的黃忠終于請求退休。
黃忠功勛卓著,是國家的棟梁之臣。即使在百姓間流傳了很多年的三國故事中,也將黃忠塑造成忠勇老將的典型。
黃忠用自己的方式,完成了一個戰將對國家的回報。老當益壯的黃忠,用他平凡而不平凡的一生, 詮釋了什麼才是大丈夫的境界。
他既沒有與關羽一般見識較量,也沒有因功高而狂妄自大,只是老老實實地做好本職工作,最終還被帝王以誠相待,人生圓滿無憾。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